这一来一往,已24个春秋澎湃在线

                            

导读

从9月1日起,深居内陆的宁夏,陆续迎来东海岸边的福建“亲戚”——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24次联席会议将于9月4日在银川召开。其间,福建党政代表团将在宁夏开展一系列考察、座谈和深入互动。

自年始,这一来一往,已有24个春秋。

24年,近乎年的1/4。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个百年中的24年,也是建成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征程中最关键的24年。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通往六盘山顶的盘山路,正如闽宁协作24载、翻越贫困大山走过的路。王建宏摄

24年来,福建省先后选派11批名干部到宁夏挂职,多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等参与援宁工作。福建省财政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9.36亿元,对口帮扶市县区投入7.11亿元,修建了一批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闽宁镇和个闽宁示范村,医院、卫生院(所)等项目个,近60万宁夏贫困群众受益。

24年的对口扶贫协作实践,既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对扶贫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年来,“闽”“宁”两个字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紧紧连在了一起,历经时间沉淀,成为一个固定搭配,一个执手相携、共奔小康的代名词。

24年,24次联席会议。当全面小康的“大门”已经打开,这次联席会议注定被赋予特别的意义。

当绝对贫困即将成为过去时,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深化区域合作的全局,相信闽宁协作这项始于扶贫的协作机制,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光荣的使命。

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

闽宁协作24载海风吹绿黄土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4年,百年中近四分之一的长度。自年以来,福建和宁夏,携手走过了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征程中最关键的24年。

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原主任林月婵(前排左三)曾40多次往返闽宁之间。宁夏日报资料图片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走进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这个由福建泉州德化县援建的扶贫车间,是闽宁协作中一百多个扶贫车间中的一个。

24年来,由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由起步时的单向帮扶拓展为两省区双向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由资金、教育和医疗资源帮扶延伸至市场参与、产业融合,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渐次丰富,“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典范。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推动下,通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贫困人口减少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2.9%下降到年的0.47%。“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福建德化援建的扶贫车间里,村民正在做纸箱。张文攀摄

24载携手,“闽宁”二字成为固定搭配

近段时间,讲述“干沙滩变金沙滩”奇迹的电视剧《闽宁镇》,正在紧锣密鼓拍摄中。

就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西侧的荒滩上,20多个土坯院落搭建了起来。剧中人物马喊水的“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摆设最大化还原了20多年前的模样:一切都散发着被贫困缠绕着的无奈和悲壮。如今,再回到三百公里外的西海固,也寻觅不到记忆中的场景了,迁出地已草丰林茂,被青山替代。

20多年过去,西海固的移民在闽宁镇的新家园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闽宁镇原隆村村民海国宝感叹:“我们搬出穷窝窝,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8岁时从西海固搬迁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马学龙,大学毕业后回到闽宁镇,在第二小学任教,图为他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从剧本到现实,闽宁镇的变迁集中展现了闽宁协作24年给宁夏带来的深刻改变。

24年间,两省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帮扶经验,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帮扶举措,督促成果落地见效。

闽宁协作,是两省区每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作的“一把手”工程。仅年,福建省委就有7次常委会、4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18次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闽宁协作;宁夏党委、政府相关会议都将闽宁协作作为最重要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贯彻部署。

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塬食用菌园区,从农民成长为技术员的庞会勤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菌种生长情况。得益于福建专家的指导,园区建立起了菌种培育、食用菌生产、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循环产业链,生产的杏鲍菇、鸡腿菇、袖珍菇等畅销兰州、西安等地。

菌菇产业在宁夏扎根,离不开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年,抱着科技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念,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种子来到宁夏贫瘠干旱的南部山区,经过无数次试验,将“水土不服”的菌菇在当地试种成功。20多年间,一株菌草植遍宁夏山川,菌菇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致富伞”。

福建挂职干部在宁夏永宁县闽宁镇的扶贫车间作电商直播。张文攀摄

24年来,福建省先后选派11批名挂职干部到西海固,多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院士专家等参与闽宁协作。福建省财政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9.36亿元,对口帮扶市县区投入7.11亿元,修建了一批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闽宁镇和个闽宁示范村,医院、卫生院(所)等项目个,近60万宁夏贫困群众受益。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既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对扶贫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福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黎昕说,以闽宁协作为代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年来,“闽”和“宁”两个字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紧紧连在了一起,历经时间沉淀,成为一个固定搭配,一个执手相携、深情协作的代名词。

24载接力,交往深度造就协作厚度

从福建帮助宁夏贫困地区打下第一眼水窖、建起第一所希望小学,到福建企业家陈启德在贺兰山下酿出葡萄酒、第一个宁夏特色产品展示馆在福建落户……闽宁协作在越来越密切的你来我往中,不断走向深入。

早在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作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明确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年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原则为12个字,即‘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而福建确定闽宁协作原则时发展为16个字,增加了‘长期协作’4字。”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蒋文龄说,此后,国家几次调整东西部对口协作关系,但宁夏和福建的协作从未变化,正是这种长时间的深度协作,造就“闽宁模式”的厚度。

宁夏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是闽宁协作示范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王建宏摄

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目前,福建30多个县(市、区)先后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结成帮扶对子,对乡镇、对建制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种深度协作,使帮扶触角一直下沉延伸,直抵“神经末梢”。

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曾叫“烂泥滩村”,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的帮扶下,短短几年,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种植扶贫基地,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彻底改观。“这都得益于闽宁协作带来的机遇。”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除了涵江村,在宁夏,南安村、惠安村、泉港村……这些因闽宁协作焕发新生的村庄,都以福建的地名为名,将这种跨越山海的深情永远刻画在了宁夏的大地上。

24年来,从经济民生到科教文卫,从政府推动到市场接棒,“闽宁模式”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最活跃的市场要素。

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闽宁扶贫产业园,通过发展产业吸纳就业,促进当地脱贫致富。王建宏摄

年,在闽宁挂职干部牵线搭桥下,福建企业家林小辉在固原市隆德县投资建设闽宁扶贫产业园。园区建成后,福建企业家成了他最早的动员对象。

基于当地资源禀赋,中草药加工企业来了、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来了……园区引进企业51家,其中闽籍企业12家。年,园区解决就业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工厂化生产不仅带动农户种植增收,还通过产销对接解决当地农副产品“卖难”。“借助闽宁协作,闽商也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林小辉说。

“在东西部地区的深度协作中,基于双方资源优势结合的产业互动,是帮助西部脱贫和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双赢的有效方式。”蒋文龄表示。

近年来,闽宁两省区合作建设了一批闽宁产业园(城),签订50多项投资协议,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风力发电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目前,福建在宁夏企业多家,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10万多人,闽籍在宁从业人员8万多名。

24载沉淀,新时代展现全新作为

年2月27、28日,来自宁夏六盘山区的名劳务人员,从固原乘坐包机飞赴福州。

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形势下,今年以来,闽宁两省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劳务协作,齐心协力开设返岗通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福建,宁夏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时可享受当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福建对每年在闽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相应的交通补助和就业奖补。

福建企业家黄添进创办的食品企业,吸纳了大量来自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员工。资料图片

在宁夏,有关部门对闽籍企业全部摸底,对疫情造成生产经营困难的,逐一帮助解难题。截至年7月,宁夏共向福建输送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其中人为新增就业。

“历经24年的闽宁协作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教授陈晓斌认为。

8月,由福建融侨集团在固原投资建设的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养殖示范区试运营,通过发挥福建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嫁接宁夏肉牛养殖资源,重点打造牛肉品牌,促进固原高端肉牛养殖业深加工。

自年起,闽宁两省区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发力,开始在区域合作中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年5月,宁夏优质特色产品泉州展示展销中心开业暨盐池县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活动在泉州市洛江区举办。宁夏盐池滩羊肉、小杂粮、黄花菜、葡萄酒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福建居民。

图为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工人在工厂化菌菇生产车间内采收杏鲍菇。高建进摄

目前,已有22家宁夏农特产品展示展销馆在福建各地落户。年,福建采购、销售宁夏9个贫困县和永宁县农特产品10.76亿元,带动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消费扶贫总额依然达到8.4亿元。

宁夏扶贫办主任梁积裕表示,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绝对贫困将逐渐成为过去时,但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深化区域合作的全局,这项始于扶贫的协作机制,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光荣的使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高建进张文攀)

长镜头

宁夏:

借力借智探索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路

“我种的是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来的新品种香菇,一共采摘了多斤,收入过2万元呢。”最近,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利民村的70多座菌菇大棚正陆续出菇,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宝山说。

蘑菇生长喜凉怕热。每年5月至10月,食用菌的南方主产区多因高温湿热无法出菇,但在宁夏南部山区,高海拔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菌菇生长。

24年前,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启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第一次将菌草技术带到西北内陆的黄土地。经过无数次攻关试验,菌草一改“水土不服”,逐渐在宁夏“安家落户”。菌草种植也因此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项目之一。

林占禧(右)向村民们展示菌草种植技术资料图片

多年来,福建科技专家踏遍宁夏山川,开展菌草品种引进、技术攻关、种植推广和技术培训。“菌草种植已从宁夏最南端扩展到了宁夏北部的闽宁镇,经过不断筛选试验,菌菇品种逐渐丰富,菌草产业初步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循环生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林戎斌说。

一株菌草,为宁夏开门创新、汇集科技资源投石问路。从生物到农业、从生态环保到能源化工,通过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组织开展“福建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等,福建和宁夏科技协作领域不断拓宽。

根据宁夏产业发展所需,多人的闽宁科技合作专家库为宁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域辐射全局。闽宁20多年来的科技协作实践,为宁夏在全国范围内吸引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借力借智打造创新“隐形翅膀”奠定了基础。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在开放创新的行动指南下,年,科技部与宁夏提出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汇聚东部发达省区和科研院所力量,在人才引进培养、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技园区结对共建等方面与宁夏开展深入合作。

目前,与宁夏开展科技合作的东西部省市达29个,高校、科研院所达多个,形成了广泛合作的格局。

在宁夏六盘山区,闽宁协作践行“两山”论,实现了山绿民富。王建宏摄

欠发达地区的先天劣势决定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路径。近年来,宁夏柔性引进24个科技创新团队,吸引多名科技人才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多位两院院士参与宁夏科研项目与战略咨询项目合作,中国工程院组织14批、50多人次的院士团队来宁夏开展“院士行”活动,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企业“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方式集聚了一批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创新力量。

随着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创新要素加速向宁夏流动——中国首个枸杞研究院落户宁夏,宁夏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共同组建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中国工程院在宁夏建立了西北首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地方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宁夏分院在宁夏石嘴山市揭牌成立……

围绕重点产业、聚焦瓶颈问题,宁夏与东部院校、企业共同实施各类科技合作项目余项,带动总研发投入超过75亿元,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多项,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一系列“单项冠军”。

“东西部科技合作不仅为宁夏加速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注入了新活力,更为欠发达地区走开放创新之路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建宏高建进张文攀)

扶贫印记

扶贫勇担当,携手奔小康

讲述人:挂任宁夏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副书记张延能

我是来自福建漳州的挂职干部。两进宁夏,援宁四载。在我心中,福建和宁夏都是故乡。

年,担任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党委书记的我,第一次来到宁夏,挂职彭阳县县长助理。此后的两年,我走遍彭阳的山水沟岔,下乡调研、招商引资、对口帮扶协调,深刻感受到宁夏与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

岁月流转,初心不变。年8月,作为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成员,我再到宁夏,挂职永宁县委常委、闽宁镇党委副书记。闽宁镇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示范窗口,我深感帮扶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张延能(右二)工作中资料图片

如果说第一次来宁夏我主要是在做“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工作,那么这一次,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9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