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平我不是一个人在前行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郭利平(左)给村民讲解藜麦种植技术。

成熟后的藜麦呈现出绚丽的橙红色。

金秋九月,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山脚下野狼沟牡丹、鲁冰花、玫瑰花、薰衣草、万寿菊等花田绚烂,柏油路在山间盘旋,山顶蓄水池碧波荡漾,藜麦酝酿丰收,集装箱酒店在等待来客……宋洼田园综合体见证了郭利平的所有奋斗。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小时候,家里的庄稼广种却薄收,一遇到旱年,更是吃不饱肚子。长大后,为混口饭吃,我远赴他乡打工。收入有起色后,我在固原市区开了一家经营花卉和从事绿化工作的园艺公司,一年能挣40多万元。”如今已是宋洼村致富带头人的郭利平说,他做过最不后悔的事,就是返乡种藜麦。

年,郭利平城里的园艺生意蒸蒸日上,一次偶然回到阔别已久的宋洼村,发现“村里年轻人都和我一样,选择进城经商、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留守老年人又干不动活。”郭利平说,“看着这些土地撂荒没人管,真是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郭利平和家人说了自己想返乡创业的念头,既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

岳父说:“你也老大不小了,需要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好好的园艺生意不做,返乡创业干啥!”

难以抉择的郭利平和妻子商量后,得到肯定的答复:“我支持你返乡创业的决定,你不用操心店里的事。”

当年,郭利平在宋洼村建立了固原荣甲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30亩,养殖规模只,种植青贮、苜蓿亩,带动宋洼及周边群众掀起了家家养羊养牛的养殖热潮。

创业刚有起色,年郭利平与村委会协商,流转亩荒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一场秋雨过后,大部分玉米被冻死了。“赔大了”,郭利平说,“白忙活了一年。”

年,郭利平总结上一年经验教训,牵头村党支部书记、生产小队长等8人,入股32万元,成立宋洼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产业。

“合作社运营期间,股东普遍经营思维狭隘,长此以往,看不到发展希望。”郭利平说,为寻求转变,他去大店村学习,与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交谈中,发现藜麦抗旱性强、人工和生产资料投入少,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等其他作物,种藜麦既减少水土流失,又提高植被覆盖度,效益也好。

郭利平兴冲冲地返回宋洼村引进藜麦种植,但事情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容易。

年,刚开始在宋洼村试种藜麦时,郭利平吃了不懂技术的亏。“听了大店村藜麦种植户的口头种植经验,我回村种了亩藜麦,种了45天的藜麦没发芽,心急如焚。”郭利平说,询问宁夏农科院固原分院程炳文教授,才得知谷类作物种植时要下湿上松、不能旋地,他抓紧补种了藜麦早熟品种,却又遭遇天灾。一场秋雨造成了藜麦倒伏现象,整个藜麦品质降低,产量每亩仅17.5公斤。

更艰难的是,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郭利平发展藜麦深加工产业和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

“到年是我最艰难的两年。藜麦代加工业务刚刚起步,但我向银行还完万元贷款后,银行停止续贷,导致藜麦加工厂机器设备因先交费后用电等缘故一度停产。”郭利平回忆,他是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才解决此事。

郭利平想为宋洼村做个以藜麦产业为基础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但缺乏技术人才,“只能邀请北京、上海、西安的规划设计公司,动辄要价几十万元,合作社拿不出资金来。”郭利平说,听从朋友用“合作社股权换资源换服务方式”谋求合作,但是没有一家考察公司答应这事。

回顾在宋洼村发展藜麦产业的种种困难,郭利平记忆深刻,“离家也就24公里,不算远。白天在地里和村民一起开拖拉机种藜麦,晚上思考如何解决一个个困难。”好不容易抽时间回家一趟,儿子说,“爸爸身上总带着一股宋洼村的藜麦味。”

2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