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产业兴旺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特色产业产量倍增,现代农业蓬勃发展,高端肉牛产业兴旺……近年来,海原县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为目标,沿着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路径,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产业品牌,助力产业兴旺,在希望的田野上筑起农业农村发展新高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靠天吃饭逐渐成为历史,广袤田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提质增效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9月16日,华润五丰6万头肉牛全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一期肉牛屠宰、分割、速冻、熟食加工等生产线,在海原海兴开发区投入运营。整体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3亿元,增加税收万元,解决就业余人,形成新型产业集群。这标志着该县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又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端肉牛产业是海原县近年确立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该县以创建国家级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和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基地示范县为目标,完善“61”产业体系,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已新建规模牛场个,规模牛场、肉牛养殖合作社、家庭牛场累计达到家,肉牛养殖示范村57个,万头养牛乡镇4个,全县牛饲养量达27.8万头。
发展高端肉牛,提质增效。海原县从品种改良体系入手,建设良种牛繁育基地,聘请中国肉牛体系专家团队,科学制定肉牛良繁体系方案,确定了“育种中心规模繁育场养殖户”良种肉牛繁育方向和种质扩繁目标。筹资75万元采购1万支高品质西门塔尔肉牛冻精,投放到26个规模牛场和16个示范村开展扩繁改良。同时夯实饲草料加工与配送体系。立足资源培植,加强留床紫花苜蓿田间管理,完成新种植5.97万亩,全县紫花苜蓿保有量达到60万亩。种植青贮玉米12万亩、禾草20万亩。引入宁夏大田新天地草业公司,启动建设集牧草收储、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李旺大型饲草配送中心,建成后全县饲草料加工配送厂达到3个。扶持贾塘、九彩、海城等乡镇合作社,完善中小型饲草配送站。实施肉牛营养行动计划,完成了不同牛群、不同个体饲草料营养标准配方制定并全面推广。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海原县加快乡土人才培养和专业大户培训,年内计划培训县级技术人员60人、乡镇技术人员人、规模场户实用技术人才人,目前已完成培训12场人次。出台《海原县牛医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采取“政府拿一点、企业投一点、银行出一点、自己挣一点”的方式,筛选了88名乡土牛医,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短期强化培训,结业后选聘颁证,专业从事牛病诊疗、冷配等服务,确保每2个村有1名牛医。
海原着力建设疾病防治与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加强春季重大疫病程序性、强制性免疫接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牛群免疫密度、标识佩戴率均达到了%。充分发挥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技术优势,针对母牛繁殖系统、犊牛消化系统等牛病多发常发问题,组织专家跟踪诊疗、逐项攻关、上门服务、逐一解决,取得了明显成效。注册了海原五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目前针对红白脏器、心脏瓣膜等牛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全面启动招商。
该县加快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完善“基础母牛银行”模式,针对赊牛款3年期满的建档立卡户,由银行发放3至5万元3年期贴息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偿还每头元的赊销款。将原华润赊销牛款垫资部分置换出来,减轻养殖户压力,置换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积极与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全面合作,签订扶持发展合作协议,3年授信30亿元用于扶持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向种植养殖大户、规模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37万户20.93亿元,并设立了海原县牛产业担保基金万元,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同时海原县财政为肉牛保险承担保费补贴万元,为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该县滩羊产业同步推进,全县滩羊饲养量万只,示范村24个,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98个。
特色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9月18日,关庄乡高台村村民赵志刚捧着新挖出的马铃薯高兴地说:“今年马铃薯长得特别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借助科技扶贫优势,高台村马铃薯产业由人工放苗等传统种植方式,迭代升级为播种、施肥、起垄、覆膜四位一体和膜上覆土等全机械化种植,率先实现我区真正意义上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
今年,海原县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3万亩、经济作物31.77万亩、饲草37.97万亩。该县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引导成立了全县马铃薯、小杂粮产业协会,筛选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夯基础、定标准、创品牌、强流通,带动和撬动农产品提质增效,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全县完成马铃薯种植50万亩,预计可产优质马铃薯鲜薯60万吨,实现总产值6亿元。重点建成中沙绿城海城、曹洼种薯繁育基地,在关庄乡庙湾建成千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在树台、关庄、红羊建成富硒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亩。建设种薯繁育基地2个0.6万亩,新品种引进示范基地0.1万亩。
努力创建自治区级小杂粮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38.5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7万吨,实现总产值3.4亿元。建设谷子、糜子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建设富硒小杂粮基地2.5万亩。建设万亩示范基地1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重点打造北部海城核心区、中部贾塘核心区和东部七营三大核心区,依托“西海固”农产品公用品牌,推进小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瓜菜产业以西安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和“三塘一坪”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亩“五优”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以关桥、高崖等乡镇为主,建设1.5万亩富硒硒砂瓜基地。全县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其中硒砂瓜种植5.5万亩、蔬菜种植10万亩,富硒瓜菜产业持续扩规增效。枸杞产业以8个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为主,面积达到5.8万亩。年全县枸杞年产值2.8亿元,带动项目区2.3万户9.6万人,实现人均枸杞年收入元。
产销协同助力农品“飞”向全国
多年来,海原县不断健全产销模式,围绕“一主四特”主导产业,依托“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借助“乡味宁夏”、农村电商平台,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活动,推进农特产品销售走进大型商超、社区,进军高端市场。通过开展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促进销售。举办了首届“云上西海固”助农直播节暨海原硒砂瓜直播基地挂牌开播活动。鼓励经营主体打造企业商标,建设电商交易中心,发展“互联网”新业态。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培育和拓宽线上销售市场。与华润五丰签订小杂粮销售框架协议,由华润五丰负责小杂粮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包装销售等,包销全部优质杂粮,促进海原小杂粮向高端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销售。建设海原“西海固”名优特农产品展览中心,扩大宣传、促进销售。通过外出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积极推进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农产品销售。
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海兴开发区新建年屠宰量6万头的肉牛精深屠宰加工项目的同时,在县城新建1座牛羊屠宰厂,预计于9月底投产。整合闽宁帮扶资金万元,以村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鼓励专业合作社建设小杂粮加工厂,年内将投产。依托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由砂甜宝专业合作社采购硒砂瓜分选设备1套,累计分选硒砂瓜1吨,全部销往明康汇等高端市场,累计增收64万元。鼓励合作社、企业引进日分选能力吨的马铃薯分选包装机械2台,小型粉条加工机械2台,目前正在加紧安装,即将投产。
乡村振兴农村发生美丽“蝶变”
乡村要振兴,环境要宜居。海原县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县财政投资万元,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全面完成年户厕改造任务,全县18个乡镇创建3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8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今年计划改造农村户厕户,目前改造完成座,占比71.24%。树台、红羊2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和12座无动力生活垃圾磁化低温降解处理站正在加快建设,个实用性村庄规划正在编制。该县聚焦民意办实事,围绕个村的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改造村组道路.64公里,铺设、维修渠道.44公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4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民生实事件。
年海原县计划投资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5.15万亩,共12个项目涉及6个乡镇12个村,目前已完成关桥、西安、三河等6个项目。整合扶贫资金万元,铺设渠道、管道,对高崖、李旺、七营、三河4个乡镇21个非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改善灌溉配套面积3.6万亩。通过集中连片建设土地平整、设施改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确保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量足质高。
该县扎实开展土地确权“回头看”,对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纠错,确保农村土地归属清晰、权能完整。完成“十二五”以来全县户易地劳务移民原籍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拓宽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华润、四季鲜、光伏电站等收益分红模式,县级财政扶持的20个村集体经项目已取得收益。年争取的20个自治区扶持壮大村集体项目,年内均可建成投入运营。精准制定到乡到村到户产业调整计划和产业支持政策,通过建基地、选主体、推品种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体化带动小农户推进模式,有效助力群众脱贫致富。(记者王文革)
西安镇蔬菜基地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高端肉牛产业已成为海原县主导产业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