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七里河林间仙地石佛沟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我们以《七里河史话》为蓝本,冠以《印象七里河》之名,力求用翔实的资料描绘七里河的沧桑巨变、世风民情,传承文化薪火、历史风韵,探究成败兴衰、发展规律。展阅这幅历史画卷,从中能够触摸到社会进步的脉搏,领略到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沉浮和事件的变迁,深刻地感受到七里河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昂扬精神。希望更多的朋友通过《印象七里河》认识七里河,了解七里河,走进七里河。
石佛沟位于兰州市区东南16公里处,在岘口子东,大沟之内,沟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青山相对,林木葱茏,春花斗妍,夏荫森森,秋山红叶,三冬披素,一年四季,各具其妙。其占地面积95.64亩,系阿干林区的一部分,为天然林木。树种以杨、桦、栎类为主,兼有丁香、栒、榛、忍冬、黑刺等灌木林,生长年代久远。相传在明初以前这里原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直至明末清初才被陆续砍伐而成为今天的次生林区。石佛沟内有闻名的石佛洞。传说清初山民毁林垦田,发现石崖上有一石洞,纵深数丈,幽深昏暗,洞中刻有石佛图像,故名石佛洞。又据传在清嘉庆年间(年一年),有一僧人李和尚采药山中,忽闻击磬之声,便寻觅到石佛洞中,李和尚认为这里是超脱人间的洞天福地,便在此挂禅修行。后经僧人数年苦心化缘集资,便修建了石佛寺,沟也因寺而得名石佛沟。《皋兰县志》有记载“石佛寺在县南石佛沟。清乾隆翰林秦维岳在《皋兰县续志》推测石佛为东晋鲜卑人吐谷浑之孙慕容璝所作。”《皋兰县续志》在《石佛沟》条中写道:“在阿干镇南五里大山中,两山环抱,蜿蜒数十里,山石皆纯青,壁立千寻,葱翠溢目。入谷十余里,古木塞路,栝柏参天,无虑数千株,药草多异种。初,山中人垦田掘地忽穿透,得石洞窈然,纵横数十笏。洞中刻石作佛像,不知始自何年?或云,晋时慕容廆庶长兄吐谷浑,牧马此山中,其孙慕容璝精释典,石像疑此时作。崖左右有泉,泻澍石罅,琅然如琴筑。林际多异鸟,有绿鹦鹉。自洞口至山之绝顶,曰大岭,直上数里(指马场村后山岭云顶山一带),俯瞰秦陇诸名山,小若堆阜,百里外城廓纍纍若蚊垤。嘉庆间,有李和尚者,采药山中,闻磬声,寻得之,因习禅洞中。数岁,募乡人金钱,即古石佛旁修禅院僧房,引水溉厨,遂为名刹。前此殆无人知者,故旧志不载。石佛沟之西,天都山横亘之。天都,兰州镇山,一名笔架山,三峰屹立半空中,若刻翠作笔架状。阿干镇迤北而东,万山中独高卓。相传宋时范仲淹与元昊将战天都山即此。盖山径旁出,其中空可伏万人也。”即可说明清乾嘉道间石佛沟之情况,石佛出世,其景之美。然秦维岳失考,所记有误。据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张克复会长和西北师大杨华副教授研究,两晋时鲜卑慕容廆、吐谷浑势力未曾占据兰州境黄河以南地方,慕容廆、吐谷浑及慕容璝也从未到过兰州南山一带,石佛沟、石佛与他们无关。宋、夏之战的天都山也非石佛沟之西的天都山,而是宁夏海原县南之天都山。
石佛沟瑞雪
群山环绕中的石佛沟
秦维岳之弟诗人秦维峻(举人,后五泉人,有惠政)也有诗曰:“灵山有谷最清幽,树里寻来细水流,才见光明真世界,满天花雨下僧楼。”“缓上危岩拂小楼,小栏云护万松盘,倦来坐对番僧话,林下香风扫石坛。”亦记述了石佛沟的清幽秀美。
石佛沟远眺
石佛沟有“七星泉”,深达两丈有奇,每逢秋月当空,可见北斗七星映落泉中,泉旁有道光三年(年)立的一通“七星泉”大石碑。有舍身崖,传说系金花仙姑舍身跳崖之处。石佛沟有泉多处,清澈甘冽,水质颇佳,属低矿化重碳酸型优质矿泉水。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人们聚集沟内举行花儿演唱会,尽情浩歌。年,区政府将其辟为旅游景点,石佛沟又添新的色彩。把酒凌虚,远山近水,郁郁入怀,流连其间,更是乐而忘返。
石佛沟花儿会
来源:七里河史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