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一颗马铃薯的成长之旅金台资讯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923468.html

1月1日,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天际,4辆满载马铃薯的大货车从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出发,迎着朝霞一路驶向四川。

“每天向四川、云南等市场发货吨以上,连续销售5个多月。”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熊志忠开心地说。去年,小庄村马铃薯喜获丰收,全村种植的亩马铃薯总产量1.25万吨,经过分拣窖藏反季节销售。

马铃薯在西吉县已有多年种植历史。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在大地上书写科研论文。尤其近年来,西吉县委、县政府以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聚焦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种薯繁育、淀粉加工、鲜薯外销、主食开发“四薯”并举,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亿多元,推动产业向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发展。

年,西吉县种植马铃薯80万亩,总产量万吨,总产值17亿元。马铃薯从昔日的“救命蛋”,发展成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托起当地群众的小康梦想,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延伸到千家万户,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深耕田野

一粒种子收获无限希望

年2月,自治区集中采购吨援助湖北物资,其中包括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的吨马铃薯。

“一听说是送往湖北的,我们立刻动员80多名村民连夜分拣、装车,把村里最好的马铃薯送给湖北。”熊志忠说。

从此,这个在大山深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全国出了名。过去的小庄村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全村常住人口户人,人均纯收入不到元。这几年,通过种植马铃薯发家致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

“在西吉县所有农作物中,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广、丰产性好、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高,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林富介绍。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农民户均种植马铃薯2亩左右,亩产公斤左右,“丰年当菜、荒年当粮”是马铃薯在当地群众生活中重要地位的真实写照。

年之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加工和鲜薯外销量增加,西吉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亩产达到公斤左右。此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年达到万亩,突破百万亩大关。

4年以来,西吉县立足实际调优产业结构,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思路,培育4个马铃薯产业带,集成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脱毒种薯、覆膜保墒、绿色防控等高产高效技术,使马铃薯单产逐年提高,突破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困境,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以小庄村为代表,该村瞄准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引进新优品种,采用新技术,按照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繁自用模式,打造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全村多亩耕地,马铃薯种植面积亩以上,亩均产量公斤以上。”熊志忠说。

小庄村村民权振堂过去种地全靠家里养的两头毛驴,为了购买一辆价值元的三轮车,攒钱攒了七八年。4年,权振堂种了40多亩马铃薯,一年收入8万多元。7年,他如愿摘掉了“穷帽子”,盖起了新房,购置农用机械,还给儿子在银川买了车和房。

“小庄村连续3年共获得免费马铃薯原种27万粒,建立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0亩,带动周边村建立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万亩。并扶持建档立卡户、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种薯贮藏窖,成立合作社,形成产、繁、贮、销为一体的产业格局。”熊志忠介绍。

“按照1:20计算,1万亩一级种薯可种植商品薯20万亩。应用脱毒种薯比普通种薯增产30%至50%,马铃薯反季节销售每吨增值元左右。”西吉县通过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及标准化贮藏技术,实现从粗放型种植到精细化生产的转变,小土豆成就了大产业。

科技创新

优质种子繁育本土化

“西吉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自给自足、迅猛扩大、稳步发展3个阶段。”苏林富介绍,上世纪90年代前,当地老百姓依靠种植马铃薯解决吃饭问题,马铃薯种子农户自繁自用,品质良莠不齐。

年,随着西吉第一家精淀粉厂建成,淀粉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随着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种子退化、产量下降的弊病集中显现。

“马铃薯外销,消费者对马铃薯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解决马铃薯种子退化问题迫在眉睫。”苏林富说。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为了研制马铃薯产业“芯片”,年8月,西吉县成立马铃薯生产研究所,开展马铃薯品种的引进选育、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贮藏技术研究示范等工作。至此,西吉马铃薯走上独立研发的路子。

“当时人才、设备、技术一穷二白,连营养液配置的基本知识都不懂,一切从零开始。”苏林富回忆,西吉县组织农技人员到青海、甘肃等地“取经”,同时邀请马铃薯种薯研究员来西吉,开展技术培训、种薯繁育,推广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和储藏技术。

“开始老百姓不了解脱毒技术,对脱毒生产出的原原种有些抵触。”苏林富介绍,通过不断宣传推广,老百姓从种植优质马铃薯中尝到了甜头,主动争取种子种植。

产业兴旺是脱贫富民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产业兴旺的动力。为此,西吉县投资多万元,建设集无菌生产、设施农业、种薯贮藏、试验示范为一体的马铃薯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支撑,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同时,西吉县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繁自用,企业繁育供种”模式,集成推广“选用优良品种脱毒种薯覆膜保墒种植膜上覆土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亩产量公斤至0公斤。红耀乡大堡村村民何跟明种植优质马铃薯40亩,除去成本年纯收入10万元。

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农技人员努力下,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科技创新成果喜讯不断,一个个项目在西吉相继落地生根。

先后选育马铃薯新品种“宁薯9号”“宁薯13号”、专用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马铃薯优良品种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等项目和种子。

年3月,更名后的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组建成立宁夏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脱毒马铃薯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紧接着,宁夏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项目,西吉县成为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

“采用气雾法生产,节约试管苗90%,每株生产原原种50粒至80粒,单位面积生产原原种0粒以上,生产能力翻一番,脱毒原原种繁育能力显著增强。”西吉县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研究与繁育二级研究员何建栋介绍,一粒原原种通过繁育,可生产公斤商品马铃薯。

7年,在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建立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核心攻关示范区,经专家现场实收实测,亩产达.98公斤,较4年公斤亩增产84.98公斤,创全区马铃薯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小庄村凭此成绩,成为全区马铃薯产业的“种子选手”。

近年来,西吉县在新营、红耀等6乡镇建设3个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生产原原种万粒;建设原种繁育基地1.3万亩,繁育原种1.5万吨以上;建设马铃薯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繁育一级种薯20万吨以上。形成了县有繁育中心、乡有种薯基地、村有扩繁点、组有良种示范户的四级良繁体系,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92%以上。

如今,西吉县已成为全国第一批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之一,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销往陕西、四川、云南、广西、山西等地,形成了马铃薯种薯走出西吉、走向全国的良好局面。

广开销路

“已向四川、云南、内蒙古、重庆等地销售马铃薯1万多吨,预计全年销售3万吨以上。”1月2日,在新营乡红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型冷藏库里,袁红堂指挥工人们分拣、装袋、装车。

45岁的袁红堂从事马铃薯贩运生意20多年,亲身经历了西吉马铃薯外销从“冷”到“热”的历史。

“以前外地客商不知道西吉马铃薯,国内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看不到西吉马铃薯。”袁红堂背着马铃薯跑市场,苦口婆心向经销商推介。一次到四川推销时,袁红堂跟到批发商家里,亲自下厨煮、炒,当商家尝过后,对西吉马铃薯滑腻、香甜的口感赞不绝口,当场签订购销合同。

“这几年,西吉马铃薯已成为优良品质代表,深受各级市场青睐。”今年,政府支持袁红堂建起一座马铃薯通风冷藏库,解决了冬季马铃薯转运受冻问题,实现四季销售。

小庄村为了打开马铃薯销路,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马铃薯种薯繁育合作社,在村部附近建成千吨马铃薯贮藏窖,硬化交易场地,配套设施设备,方便群众就近销售、分拣包装、装卸运输。

“借助马铃薯节、招商会、媒体宣传我们村产的马铃薯,组织种植大户和营销人员参加展销会,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熊志忠说,现在小庄村的马铃薯主销四川、云南等地,一年经营性收入0多万元。

红耀乡耕地面积9.6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全乡人均种植10亩。“去年马铃薯总产量12万吨左右,除了自留食用、种子外,外销马铃薯达到80%,经营性收入1.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9万元。”红耀乡乡长王建树介绍。

近年来,西吉县不断做活市场,加快产品流通,构筑完整的鲜薯外销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互联网平台,形成了以将台、新营、田坪3个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其他乡镇建有集散地,18.7万座贮藏窖遍布村组的贮藏增值、销售格局。

“年销售鲜薯近70万吨,主要销往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部分商品销往东南亚等地。”苏林富介绍,西吉马铃薯15%食用和留作种薯、45%外销、40%加工,马铃薯已从“救命蛋”变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豆”。

精深加工

开启产业现代化模式

“马铃薯、淀粉、粉条俗称西吉‘三宝’,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西吉马铃薯产业从种植到研发、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苏林富说。

西吉县境内生产环境洁净,无工业污染,生产的马铃薯营养丰富、口感醇香、皮色鲜亮洁净、薯型规则整齐,商品率高、耐贮藏,成为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生产的上好原料。

上世纪80年代,西吉农村为了丰富马铃薯食用体系,逐渐发展以“家庭食用加工、土作坊加工”为主的农村淀粉加工业,相继涌现出兴隆镇单民村、西冶村、代段村、王和村等马铃薯加工专业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吉县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建成第一座年产吨马铃薯精淀粉厂,之后相继建成了新营、将台两座年产1.5万吨的精淀粉厂,组建成立傻傻(集团)公司。

此后,民营小型淀粉加工厂快速发展,县内建精淀粉厂20家、粗淀粉厂85家、个体三粉加工户2户,马铃薯加工呈现遍地开花局面。

为了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西吉县对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大刀阔斧改革提升、联合重组,逐步淘汰生产规模小、加工汁水排放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只保留6家万吨以上加工企业,年加工马铃薯60多万吨。

“每吨按0元收购价格计算,总收入达到6亿元左右。按全县农业人口42.5万人计算,农民人均销售马铃薯收入达到元。”苏林富算了算账,当淀粉加工厂收购加工时,商品薯外销价格上涨20%左右。

“企业采取先进的加工技术,使马铃薯淀粉质量越来越好,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刘玉国在西吉从事马铃薯加工17年,现有3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年加工马铃薯9万吨,支付收购款1亿多元。

如今,马铃薯加工是托底农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工程,延伸了产业链条,满足主粮多样化需求,呈现出集群式、系列化、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马铃薯货通大江南北

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培育的原原种。

原原种储藏室。

产业兴旺,村民喜笑颜开。

外销渠道四通八达。

秋季收获马铃薯。

培育一粒原原种需要半年时间。

马铃薯丰收后,土地进入一年轮休期。

马铃薯外销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晾晒马铃薯手工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