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各乡镇名称的历史由来
春秋时期为许国东偏地,北宋时始称通许。
许东偏之名见于《左传》。周桓王八年(前年),郑、齐、鲁三国联军伐许,攻破许国都城,国君许庄公逃向卫国。郑庄公,让许国的大夫百里辅助许叔(许庄公弟)“居许东偏”。东偏,就是许国东部的疆土。
据《通许县志》记载,通许县城的西门上面有块石制横额,上刻“旧许东偏”四字,县城西南十五里,并有许大夫百里碑和百里池村。证明为许东偏无疑。因为这里是许国故土,所以以“许”为名。
通许原是一个集镇,北宋建隆初年始名通许。公元年,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漕运畅通。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始名通许。
通许由于交通位置重要,发展很快,宋真宗咸平五年,升镇为县,以“咸平”年号为名,名“咸平”。宋钦宗建康二年(年),北宋灭亡。淮河以北尽成金国占领区。金国在今朝鲜境设置咸平府,因咸平县与咸平府同名,改县名为通许。
许国,虽然早已不存,蔡河,虽然已经淤塞,但是,通许这个地名却为许国和蔡河的位置在作证明。
咸平街道
名称取自古名咸平,北宋咸平五年(年),置咸平县(治今通许县城);金大定二十九年(年),改称通许县。
竖岗镇
相传辖区原有一条南北向的黄土岗,惯称南北为“竖”,故名竖岗。
玉皇庙镇
因境内东南隅原有一座玉皇庙得名。
四所楼镇
相传明朝末年有娄姓富户,弟兄4人分家时各盖一座小楼,故名四所楼。
朱砂镇
境内北部原有一座土岗,岗上土壤似朱砂,故名朱砂。
长智镇
北宋时期称北郭村,是方圆40公里的贸易集散地。
由于宋朝的太监郭槐,狸猫换太子事件的败露,北郭村离京城较近,而且村名又带了一个郭字,为避免受到株连,遂改北郭村为长智村。
七步村
《县志》载为曹植墓地所在地,位于县城东二十里的长智公社。曹植善文,为曹操所宠爱。曹丕忌其才,即帝位,令作诗,限七步。七步村有七步岗。
明宪宗成化九年(年),大水,陷一穴,穴里有碑,上刻“曹植之墓”。因为曹植有七步成诗的佳话,故村称“七步”。
冯庄乡
年3月,析城郊公社的西张庄、小城、梁墓岗、冯庄、大双沟、小双沟、西水沃、七城湾8个大队和朱砂公社的张庄、姚堂、赵庄、山龙口4个大队置冯庄公社。
年12月,改乡。
孙营乡
相传战国时孙膑和庞涓大战,曾在此扎营,故名。
大岗李乡
年3月,析邸阁公社涡河以西的寇河、田王庄、刘寸岗、铁佛寺、游庄、吴召、苏刘庄、户岗、任张、三王、任祥、小岗张、小岗郭、大岗李、杜庄、大岗游、陈村、蒲口大队和竖岗公社的李氏阁、宋营2个大队置大岗李公社。
年12月,改乡。
练城乡
南北朝时称炼城,五代时因刘知远在此练兵,改为练城。
厉庄乡
年3月,析邸阁公社的犁掩庄、康庄、巨岗、范庄4个大队;原城郊公社的云庄、桂店、万寨3个大队和城关公社的安王庄、厉庄、毛李、塔湾、柏岗5个大队,置厉庄公社,年12月,改乡。
邸阁乡
以“邸阁”为名,《县志》和其它地理书籍有个推测:按“诸葛亮治斜谷邸阁以贮粮”,认为是古代贮粮之所。
北宋时,疏通蔡河,以通粮运,通许为蔡河流经地,“贮粮”可能即在此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