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百里买葡萄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光是一句绕口令,也是王有清种的里扎马特葡萄的真实写照。

  记者摘下一颗葡萄细细打量,紫红色外皮,细长“个头”,看着就有食欲。尝着香甜,满嘴都是果肉,不用吐皮。

  “里扎马特葡萄皮薄得很,人嚼时根本感觉不出来。”王有清骄傲地说,这样的葡萄很难在市场上买到。

  这样“娇气”的美味葡萄,王有清定价每公斤16元。想要买到,消费者要凭运气上门来买。原来,王有清只在基地种了十几棵里扎马特葡萄,产量小,主要供家人亲朋尝鲜。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茅头墩,罗山西麓,王有清种了60亩葡萄,有20多个品种。其中,红提就种了50亩,里扎马特等稀罕品种是小众,纯属个人爱好。

  王有清年已不惑,老家在海原。年轻时,他就喜欢侍弄葡萄,大学报考的也是果树专业。年,王有清搬到红寺堡区后,又在当地林业局干了好几年。

  年,王有清在茅头墩承包了几十亩荒地,专心种起了葡萄,做起打小就喜欢的事。那时,这里的土地还瘠薄得很,他带领工人从地里清出一筐筐石头,施上充足的牛羊粪,来改善“先天不足”的地力。

  眼下,这里已是一片褐色沃土,被一眼看不到边的绿藤覆盖。一亩地,王有清年产多公斤的葡萄,净赚1万元左右。

  产量很大,可王有清从不为销路发愁,甚至不跑市场,坐等顾客上门来买,除了本地人,还有银川、固原来的。这个称几斤,那个买几箱,王有清现摘现卖。

  “多数是老顾客,他们说从我这里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王有清的葡萄基地就建在罗山西麓,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他又是行家里手,采用嫁接、套袋等多种技术,种出的葡萄风味足、甜度高、耐储运。

  另外,王有清的葡萄基地紧挨罗山大道,接入自治区主干路网。这里离利通区、同心县只有60多公里,到海原县也只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

  去年,有位黄先生把他种的葡萄带给家人吃后,都说好,可在银川就是买不到一样风味的葡萄。一家人还专门驱车来到茅头墩,购买了好几箱葡萄。

  能种出好葡萄,是因为王有清掌握了种植诀窍,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带动卢占泽等周边群众种起鲜食葡萄。

  群众也跟着“沾了光”。在这片葡萄基地,王有清每年用工多人,要支付十几万元的劳务费,以周边妇女为主。

  “像绑枝、掐头这些活,强度不大,要的是心灵手巧,女人干得比男人好。”王有清解释说。

  王有清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种植过程却很苦。每年3月到11月,王有清都会坚守在茅头墩,住在地窝子中搭建的彩钢房里。特别是夏天,屋顶被阳光晒透,里面热得像蒸笼。

  今年夏天,刚考上西北大学的女儿也被王有清唤到葡萄基地,来给自己“勤工俭学”。

  眼下,茅头墩的这处葡萄园刚开园,各品种依次成熟,还有两个多月的采摘期。

  王有清欢迎新老顾客自驾过来逛逛,不光能买到新鲜美味的葡萄,还能欣赏罗山美景和葡萄基地。红寺堡的葡萄种植面积有10万余亩,秋日里叠翠连绵,很有看头。

  

(责任编辑:高原)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