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古钱币之清代钱币
清代钱币除窖藏出土外,西吉零星出土更多。从西吉县域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证实,现西滩、硝河、玉桥、什字、偏城、沙沟、白城、新营、火石寨、兴坪等乡镇80%的面积都有清代遗址。其中较典型的是西滩村,清代种植树木就有多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的西滩道堂、拱北、清真寺大殿前的明柱,直径有一米多,屋脊檐、门、窗、家具雕刻瑰丽,所用原料都属本地产品。
硝河城遗址每次动土都有清代古钱币出土。另外,根据各乡出土的清代窖藏钱币证实,历朝钱币相连,品种繁杂,最多一次在硝河城出土了几千枚。珍贵的雕母、铸母、样钱在窖藏钱币中也时有出土。这充分说明清朝时这一地区商业发达,经济交往十分频繁。
除清代铸造的金、银、铜钱外,西吉还多次出土外国铸造的钱币。经专家研究发现,中国古钱币和外国钱币的铜质、大小、薄厚、书体都有相似之处,这就是外国钱币能够在中国流通的原因。如北宋铸造的“元丰通宝”和~年越南铸造的“元丰通宝”就很相似,只是“通宝”两字不同。有些专家认为,这是由于喜欢中国书法而铸造的。
一、货币外流
货币的进、出外流,不外乎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这使得一部分钱币很正常地流进、流出到另一国;国与国的战争,经济掠夺和侵略,也会使钱币大量外流到另一国;再有就是商贾进行的商品交易也促进了钱币的流通。
西吉县域外币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清代,这一地区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聚居区,和阿拉伯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钱币也会流入西吉县域。频繁的经济贸易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今天民间遗留下的染料、珍珠、珊瑚、眼镜和少数民族使用的披巾,就是来源于孟加拉、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等国。缅甸的象牙、兽角,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另外,日本、朝鲜、越南、达婆罗洲、菲律宾等国钱币的来源,主要是这一地区羊绒、牛羊肉、皮毛制品的贸易遗留。出土最多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的钱币。~年日本铸造的“宽永通宝”在西吉县域有大量出土,最多一次在硝河一明城堡内出土10公斤;年日本铸造较珍贵的“文久永宝”也有出土。这说明明朝熹宗天启至清朝咸丰年间,该地区和日本的经济交往十分频繁。年朝鲜铸造的“东国通宝”“东国重宝”和~4年越南铸造的“明道元宝”等钱币,在西吉县域多次出土,充分证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这一地区就有商贾来往,并且十分频繁。
二、民间高利贷
从第二、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清朝这一地区的高利贷也十分普遍,现在一百姓家中还存有大量的地契、房契,甚至还有抵押8岁女儿做童养媳的契约。契约中明确写着xxx人的女儿,x年x月生,因其父亲xxx借款x文(折纹银xx两),如不能按期还款,愿将x岁的xxx做xxx家x孩子的媳妇。证人、保人俱全。这种事情多数发生在清朝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剥削者多数为地主。现有一户,珍藏有清代地契达多亩。
三、汇兑业务的出现
在清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进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已和世界接轨。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汇兑”业务的出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组建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也称“官钱局”“官钱铺”,其职责是兑换银钱、倾熔银铤和调节钱价,慢慢发展为经营货币兑换,代理省库,从事购买金银、存款、放款、汇兑等官方、民间金融机构。除此之外,清朝信用机构“票号”是经营货币汇兑业务的主要机构,俗称“票庄”“汇号”“汇兑庄”。
据历史记载,我国最早的“票号”于年建立于山西平遥县,名日“日升昌票庄”。何为票号?其主要职责是存储资金、发放贷款。这种业务起初只是为商贾服务,其目的是为了典当,发放高利贷,获取暴利。经专家考证发现,清朝硝河城有四大“票庄”(名日“顺成奎”“万顺荣”“玉和老”“泉顺银”)、八家“典当部”。在文物普查时还发现“银票”,顾名思义,银票就是兑换银两的票据,说明清朝金融机构信誉度还是很高的。
总之,“官银钱号”“票号”“银票”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无论社会怎样更替,经济管理体制怎样变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商品经济交换往来快捷方便,利国利民。
四、货币的发展
清朝货币的发展,基本没有摆脱历代钱币的束缚和影响。从西吉县域多次出土的清代窖藏钱币证实,清朝民间曾长期使用前朝钱币,如偏城马家湾出土89公斤窖藏,除61公斤清钱外,其余为唐朝至明朝钱币;硝河马昌出土公斤窖藏钱,有清钱10公斤,其余为汉代至明代钱币。另外,从清朝墓葬出土的钱币也是清钱伴随前朝钱币。所以,清朝钱币的发展和演变值得探讨和研究。
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的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清朝钱币多种,为我们研究清代钱币提供了有利条件。清代钱币质地有青铜、黄铜、铅、锡、金、银。清代小平钱多数每枚重约.2克,当五十重约50克,当千钱重约80克。清钱有二火铜钱(含铜七成、锌三成),钱币多呈黑漆古色,因提炼不纯含铁所致;四火铜钱,也就是经过四次回炉精炼,呈金黄色,掷地声音清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含金,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清朝历代钱币从鸡眼钱到当千钱,钱文比较统一,但大小十分繁杂,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吃紧,铜材缺乏。一枚当千钱换0枚小平钱,一枚钱国家回笼铜材约克,说明这是朝廷变相剥削百姓的一种手段。
五、入关前
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东北赫图阿拉称帝,国号后金,建元天命,称天命汗,为避免与金同名,改国号为清。清铸有满、汉文两种钱币,满文钱译作“天命通宝”和“天命汗钱”,对读。“天命通宝”“天命汗钱”铸于同一时期,虽归属于清,但不能混淆的是,“天命通宝”“天命汗钱”铸于~年之间,而清朝正式建立是在年,说明这两种钱币是清朝入关前铸造的钱币。
这两种钱币流通时间短、数量少,西吉县域出土有汉文“天命通宝”和满文“天命汗钱”两种,黄铜质,钱体较厚重,形制仿明代钱币,多属黑漆古锈。这两种钱币文字变化少,易于造假。
六、入关后
年2月福临承袭父位,时年6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年改元顺治。九月由南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第一位皇帝,在位17年(~1年)。清朝入关后铸造的第一种年号钱是“顺治通宝”,该钱铸造精良,字体流畅,有小平、折二、折十三种,共计21局,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除折二、折十和背“延”“福”“阳”外,共有18局。
根据出土整理发现,“顺治通宝”铸量较少,应与当朝经济发展有关。顺治帝时经济发展受益于三朝元老范文程,他不但使清军顺利入关,统一天下,而且为顺治帝统一天下制定了方略,其主要一条就是安定百姓。在稳定社会方面,范文程明确颁告檄书,凡官吏归顺可恢复官职,百姓归顺可恢复家业;在经济方面,严惩私铸钱币。“顺治通宝”是在反对官员掠财、除奸安民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一枚“顺治通宝”带给人们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七、康熙通宝钱
顺治十八年(1年),世祖去世,康熙继位,钱币铸造权归属中央,民间铸钱被限,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挽救这一局面,康熙帝于7年在全国重新恢复铸钱局,这就出现了康熙年间关于铸造局的顺口溜“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计20个铸造局。实际史料记载康熙年间有铸造局24个。“康熙通宝”铸行时间长达60多年,铸量多,但版式较少。宝原、宝泉两局制式背满文。各地铸造的“康熙通宝”,背面右满文左汉文,局名各一字。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康熙通宝”有背“同、临、江、宣、原、东、苏、蓟、陕、河、宁、云、昌、浙、漳、南、广”,计17局。“康熙通宝”铸工精良,字体端庄、俊秀。特别是宽缘钱币,字体刚劲有力,内廓整齐,外缘廓倾斜,拿在手中质感很强。另外,孙中汇先生编著的《古钱》一书记载,有一种“康熙通宝”与其他“康熙通宝”相比,“熙”字左边少一笔,据称是年羹尧毁寺庙佛像所铸康熙罗汉钱。出土后的康熙罗汉钱用手轻轻一搓,古锈就会马上脱落。和其他钱币相比,此钱色呈金黄,铜质精良,说明康熙罗汉钱确实是佛像所铸。
康熙罗汉钱的大小和“康熙通宝”普通钱币一样,直径2.5厘米~2.7厘米,重.7克~5.7克,是当朝兑换纹银的标准重量一钱、一钱四、一钱七。西吉兴坪乡出土有两枚“康熙通宝”刻花钱和一枚“康熙通宝”背龙凤钱,其中一枚是罗汉钱。这种钱币是康熙盛世时宫廷或官宦人家用来戏耍、撒帐的一种纪念币,其经济价值不菲,极具收藏价值。
据西吉县域多次出土的窖藏钱币证实,康熙年间民间还有私铸钱,所铸“康熙通宝”直径1.厘米左右,重不足1克,厚如一张纸,字体模糊,铜质粗糙,极不规范。私铸钱币的流通不仅说明这一时期货币管理较乱,而且说明民间货币使用不严,才使奸商私铸钱币获得暴利。
硝河城一村民在打庄院时,取土挖出近1公斤清朝钱币,有两枚子、丑地子钱,铸工精良,钱体大小和“康熙通宝”普通钱币完全一致。据史载,这种钱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康熙通宝”小平和折二相比,厚度基本一致,折二比小平大0.2厘米。“康熙通宝”大小的规整性、字体的规范性、穿口的打磨都突破前朝,所以,时至今日,仍深受收藏家喜欢,民间至今还传有用“康熙通宝”玩铜牌的习惯。
八、雍正通宝钱
第三代清钱“雍正通宝”铸于雍正元年(年),是清朝货币中铸量最少的钱币。该币铜质精良,铸工精细、规范,肉厚,廓精整,钱直径2.7厘米,是清钱中最为规整的一种钱币,字体犀利,文字也是空前的工整和统一,背文只一种,铸局15家,即宝源、宝泉、宝安、宝云、宝浙、宝苏、宝川、宝武、宝河、宝黔、宝巩、宝济、宝晋、宝昌、宝南局,版式在清钱中最简。“雍正通宝”是清朝钱币中的佼佼者。
雍正帝在位1年,所铸钱币数量不及前两朝。据丁福保著《古钱大词典》记载,雍正年间,大部分钱局停铸,所以,想收全“雍正通宝”是不可能的。“雍正通宝”市场价格很有潜力,目前已飞速攀高。
从近几年西吉县域出土清朝窖藏钱币证实,“雍正通宝”最罕见的是宝南、宝川局;最少的是宝武、宝昌、宝济局;较少的是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宝巩和宝苏局;最多的是宝泉、宝源、宝云局。西吉西滩乡出土的50多公斤清朝钱币中只拣选出一枚宝川局“雍正通宝”。现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雍正通宝”有11局,细分有廓缘、细字、小字、大字、面星、背星等。“雍正通宝”也有私铸钱,形制鸡眼大小,字体模糊,黑漆古锈,含铁较多,出土后大部分腐烂,面目不清。
九、乾隆通宝钱
“乾隆通宝”是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清朝钱币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钱币。史载“乾隆通宝”有26种,比较繁杂的是新疆红铜钱。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乾隆通宝”有制造局22种,即宝泉、宝源、宝直、宝浙、宝苏、宝广、宝桂、宝武、宝南、宝福、宝济、宝昌、宝川、宝陕、宝黔、宝云、宝晋、宝伊、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库什局,版别2种。
“乾隆通宝”钱文简单,书法规范,钱文字体变化多体现在“乾隆”二字上。小平钱重一钱二分,直径2.厘米~2.5厘米,背满汉两种文字,书楷、宋两种字体,宋体多于楷体。台湾局铸造最难觅到。乾隆喜爱书法,但唯一在钱币上未留下翰墨。这一时期的母钱、样钱更为凸显,一是铜质精良,二是钱体厚重,三是内廓面方串圆,四是钱径大于常品0.2毫米~0.毫米,与常品截然不同。
史载乾隆初期,由于通货膨胀,许多铸钱局停铸,宝河、宝巩、宝济、宝福、宝桂、宝直六钱局是后来才开始铸钱的。乾隆时期所铸钱币铜质有两种:一种是黄铜钱(铅、锌、铜),一种是青铜钱(锡、铜)。朝廷铸钱规定含量为7:,但通过今天测试,发现几乎没有一种钱币能够达到标准。
乾隆晚期,由于铜材的严重缺乏和铜价的上涨,私铸钱币再次泛滥。从重量上来说,私铸钱币的重量不到官铸钱币重量的四分之一。硝河城出土一枚“乾隆通宝”钱母,直径2.1厘米,内穿0.65厘米,伴随出土的钱币,薄如一张牛皮纸,说明就是用该钱母铸造的钱币,属私铸钱。从多次出土的窖藏清钱看,私铸钱币一直流通使用,不但如此,前朝钱币也在民间流通。
在文化极其落后的西吉县域,百姓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只要是铜钱就都在使用。西滩乡出土的几十公斤清代窖藏钱,其中有24公斤“乾隆通宝”,另夹杂有“五铢”“开元通宝”。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唯一一枚母钱,背穿右维吾尔文叶尔羌、穿左满文叶尔奇木,属新疆地区的红铜钱,该币重6.5克,直径2.6厘米,厚4毫米,内廓面方内圆,钱文和宽缘有明显刀痕。据西吉出土清钱佐证,乾隆时期铜钱铸量不及前两朝。
十、道光通宝钱
嘉庆、道光时期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大量鸦片流入,大量黄金、白银流出,铜材的缺少,价格的上涨,使各族人民生活陷入灾难之中。如道光十六年时每两纹银折钱一千三百文,有些地区竟达两千多文;壹分银子在当时折制钱二十文左右。道光年间,为了抵制西班牙本洋的大量涌入,铸造了背壹分“道光通宝”,但这种钱存世特珍。今天见到的西班牙银圆就是这一时期流入中国的。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有“嘉庆通宝”十七局和“道光通宝”二十一局。两朝钱币都用黄铜、红铜铸造,背满文纪局。钱币大小适宜,字体流畅、规整。特别是宽缘“嘉庆通宝”宝源局、“道光通宝”宝苏局钱文有一种细字,很具欣赏价值。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嘉庆、道光通宝有小平、当十。根据西吉县域出土的窖藏钱币证实,“嘉庆通宝”宝东、宝苏局最少,宝陕、宝晋较少;“道光通宝”宝晋、宝福最少,宝南、宝武较少。这几种钱币目前市场价格并不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嘉庆、道光各局宽缘钱极少。
从西吉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止,共出土清代缸、罐窖藏钱5公斤以上地埋散钱次,约吨以上,但未出土嘉庆、道光折二钱,宽缘钱只出土了数枚。
十一、嘉庆通宝钱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嘉庆年铸造通宝十七局,即宝泉、宝源、宝直、宝浙、宝福、宝武、宝南、宝昌、宝陕、宝晋、宝云、宝东、宝桂、宝黔、宝广、宝伊、阿克苏局,宝苏局未出土。道光年铸造通宝二十一局,即宝泉、宝源、宝直、宝苏、宝浙、宝福、宝武、宝南、宝昌、宝川、宝晋、宝广、宝陕、宝云、宝黔、宝东、宝伊、阿克苏、库车、宝新、宝桂局。
“嘉庆通宝”几乎都是小平钱,震湖乡出土一枚“道光通宝”样钱,直径2.8厘米,内径0.58厘米,厚0.2厘米,重7.1克。说明嘉庆年所铸宽缘、折二、折十钱币数量较少,目前经济价值不菲。
西吉县域出土的清代私铸钱币比较多。硝河城一村民在修庄院时挖出一缸乾隆、嘉庆、道光私铸钱币,共67公斤,钱径0.9厘米,厚度如纸,钱缘隐约可见,字体得仔细辨认,重不足0.克七枚钱币只有一枚官方钱币重,说明一枚私铸钱可获得六倍的利润,可见这一时期私铸钱币剥削群众的严重性。伴随出土的还有一枚“乾隆通宝”陶母,钱直径1厘米,厚1.2厘米,重2.1克。
在孙仲汇先生编著的《古钱》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嘉庆、道光两朝货币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这一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官员贪污、腐化思想十分严重。如乾隆亲家和珅,自乾隆三十五年(年)在朝廷担任要职以来,到嘉庆四年(年)上吊自杀,年仅49岁的和珅除贪污、受贿金银玉器等珍宝外,还有金银元宝各0个,沙金余万两,赤金万两,白银万两。还有各种银号、当铺、古玩店、田地等折合银钱,总计有白银8亿两~10亿两,是嘉庆年朝廷10年的总收入。
嘉庆年间,民间孩童都在唱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儿歌。和珅抄家后的财产,部分纳人国库,大部分收入内务府,成为皇室的财产。把持朝政20余年的和珅,从来没想到他的末路会是这样。他的贪婪成为世人长鸣的警钟。
十二、咸丰通宝钱
咸丰帝是道光皇帝第四子,是清朝第七代封建帝王。道光三十年(年)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丰”。在位11年,终年1岁。文宗咸丰年间(~1年)铸有“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咸丰年间,这一时期内忧外患,民怨沸腾,为应付军饷等开支,朝廷只好鼓铸大钱,种类繁多。最大的“元宝”系宝苏局所铸,重量达公斤左右,小通宝重不足1克,当五十比当百重。除“咸丰通宝”小平钱外,有多称当四(直径厘米)、当五(直径.1厘米)、当十(直径.7厘米)、当二十(直径4厘米)、当三十(直径4.7厘米)、当四十(直径4.9厘米)、当五十(直径5厘米)的重宝钱;还有多称当八十(直径5.1厘米)、当百(直径5.9厘米)、当五百(直径6厘米)、当千(直径6.5厘米)的元宝钱。但有些省也不受约束,重宝、元宝计量不等。铜质有青铜、紫铜、黄铜、铁、铅等。
咸丰三年(年)大钱相继开铸。“咸丰通宝”大钱,书体琳琅满目,争奇斗妍,字体有楷书、宋体、隶书等。名家、书法家手笔在咸丰钱币上显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出土实物证实,咸丰小平钱多数重一钱左右。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背纪局满文的有:宝源、宝泉、宝福、宝河、宝黔、宝晋、宝东、宝伊、宝济、宝雷、宝巩、宝苏、宝浙、宝桂、宝昌、宝武、宝南、宝广、宝川、宝云、阿克苏、宝陕、宝台二十二局。宝台局西吉县域未出土,说明这两种钱币铸量极少。
西吉县域出土最多的是宝巩局所铸钱币,小平到当百都有出土。沙沟河出土一枚“咸丰重宝”当十母钱,重14.68克,直径.厘米,内穿直径0.6厘米,厚0.2厘米,青铜质。兴坪王堡出土一枚“咸丰元宝”雕母钱,重14.5克,直径7厘米,内穿直径1.厘米,厚0.4厘米,黄铜质。铸母钱、铁母、样钱西吉县域都有出土,令人惋惜的是因钱币博物馆经费拮据,一枚也未馆藏,全由西吉民间收藏家收藏。
根据西吉县域出土的清咸丰钱证实,咸丰年所铸钱币一是品种多,从小平到当千都有。二是钱文书体繁杂,各局各有其特点,给辨认钱币带来较大困难。三是重量不一,当千钱比当百轻,当五比当十重,同是当五十但重量又不一。四是钱币质地不一,同是当十,质地有黄铜、青铜、铅等。咸丰钱币的复杂可以说是历代钱币之首。
十三、祺祥通宝钱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年号是“祺祥”,于咸丰十一年(1年)7月26日建立,同年10月5日废除,历时69天。文宗病故热河,穆宗继位,改元祺祥,慈禧垂帘听政,即铸“祺祥通宝”“祺祥重宝”。
据历史记载,祺祥钱因铸行时间短,未流通就被废止,传世甚少,很难觅到。铸造局有宝泉、宝云、宝苏、宝源局。西吉县沙沟打坝时挖出80多公斤宋代钱币,拣选出一枚当十“祺祥重宝”,被西吉一收藏家以00元购走。该币直径.8厘米,厚0.12厘米,边宽0.厘米,内穿正面直径1厘米,背穿直径1.1厘米。“祺祥重宝”钱体厚重,边廓精整,内穿拔模度明显,面小、背大,内穿边廓四角分明,边廓较宽,铜质精良,字体厚重,风格独特,特别是“祺祥”两字,聚隶体之精髓,布局、张体人格之合理,庄重、稳健、艺术真正达到了相得益彰。
十四、同治通宝钱
多灾多难的同治帝时天灾、内乱、外患,贪官污吏当道,国政昏庸,经济一蹶不振,铸钱每况愈下。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藏的小平“同治通宝”有宝浙、宝苏、宝巩、宝云、宝川、宝桂、宝昌、宝州八局,质地有黄铜、紫红铜,背满文纪局,钱文楷书。字体比较单一,和咸丰钱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钱体铸造粗糙,内、外廓打磨不精,有些钱币字体模糊不清,同样钱币轻重不一。
同治当十大钱出土甚少。经考证同治年最大只铸过“同治重宝”当十钱,并且只有宝源、宝泉、宝云、宝巩和新疆阿克苏局铸造,轻重大小不统一。苏堡乡出土一窖较杂的清代钱币,有26公斤,上自“顺治通宝”,下迄“宣统通宝”,计7品,土坑窖藏,现场被破坏,无从考证。该坑钱币只拣选出9枚宝泉局、枚宝源局、1枚回疆文当十同治重宝钱。当四、当五钱西吉县域未见到。出土窖藏钱中,有1枚宝源局铸造的“同治通宝”比小平钱大0.4厘米,多家资料认为比小平大的是小平大样,但从形制看应是折二钱,根本不具备大样钱的风格。
根据西吉县域出土的清代窖藏钱证实,同治钱有两个特点:一少、二乱。同治时由于白银的使用、外币的输入,铜钱在百姓中已失去信用,所以,想觅到一枚品相较好的同治钱十分困难。另外,想收全同治各局钱也是不可能的,折十大钱更困难。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藏历代古钱币有两万多枚,但一枚品相上乘的同治钱也没有。
十五、光绪通宝钱
同治十三年(年),穆宗去世,慈禧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四岁的儿子载活为帝,改元光绪,慈禧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光绪帝时铸行的铜钱从数量、质量上都超过同治年间,而且还出现了机制铜钱、银币。
光绪年间(~年)铸“光绪元宝(银)”“光绪重宝”和“光绪通宝”,西吉县域出土的窖藏钱中常有,币质有黄铜、红铜、银等。钱文有楷书、篆书,背满文纪局,并有星月纹、宇、宙、日、月等字。光绪钱文秀丽、端庄、典雅,不落俗套,很有艺术感。可以说除咸丰钱文外,光绪钱文是近代铜钱的典范。光绪铜钱重量不及前朝,一般都在一钱以下。
据《中国通史》记载,光绪机制铜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五年(年)从英国购买机器制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为方孔圆钱,并在全国逐渐推行。光绪方孔机制钱中数量最多的是广东局和宝津、浙局。
光绪年间宗教活动十分盛行,西吉县域较大的宗教场所有好几处,如西滩、沙沟、硝河浅岔、新店子、火石寨等,每逢伊斯兰教节日成千上万教民自动聚在一起庆祝节日。汉族聚居地的新营臭柳沟、平峰黄龙山、吉强镇斜路湾、马营、将台王家湾、毛家沟等,每逢活动香火旺盛。建筑在群山、沟岔的寺庙,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气势宏伟,成为西吉县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宗教场所周围,近年还出土了大量的窖藏古钱币,如西滩出土清代窖藏钱76公斤,其中有两枚钱币较为珍贵,即“崇宁通宝”和“光绪通宝”,背面字样为“天下太平”;沙沟乡出土9品清代钱币,共计0枚;火石寨黑窑拱北出土清代钱币约公斤;新营出土清代银锭11枚,总重克;硝河城出土清代窖藏钱几十次。西吉县钱币博物馆馆藏清代钱币大部分来源于这些地方。
十六、宣统通宝钱
光绪三十四年(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基,号宣统。
宣统在位所铸“宣统通宝”先后在西吉马莲、苏堡、兴坪出土窖藏0多枚,有宝泉、宝云两局所铸,大小两种,大钱直径2.5厘米,内径0.6厘米,重2.钱;小钱直径2厘米,内径0.4厘米,重一钱,大小钱材质为黄铜、红铜;还有宝浙、宝广、宝福局铸造的机制方孔黄铜圜钱。岁登基的溥仪所铸钱币,小如鸡眼,面文楷书一种,背满文纪局。该钱铸工精良,钱文字体端庄、秀气。
“宣统通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方孔圆钱,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种方孔圆钱。方孔圆钱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是中国钱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宣统通宝”自年铸造,于年结束,距今已有一百年历史。由于铸量有限,该币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十七、太平天国钱
太平天国钱币是清代后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政权钱,年铸行,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铁等。西吉王民乡烂泥河出土一枚宽缘“太平天国”小平钱,背“圣宝”,横读,楷书;两枚“太平天国”小平钱,背“圣宝”,竖读,楷书,材质黄铜,直径2.2厘米,内径0.6厘米。钱文书写流畅,字体端庄,但铸工较差,特别是内穿几乎未打磨,钱体较薄。
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年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减税政策,从政治、经济上都给封建王朝严重打击。虽然没能实现太平,但为实现太平带来了希望。年在天津朝天宫开炉铸造“太平天国”钱币,材质复杂,背文多变,特别是“圣宝”二字圆润、厚重,书体顿挫有力,极具质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