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在门口宁夏同心县群众脱贫有盼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胶

宁夏大斌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34岁的李玲正在用缝纫机加工褥子。其实,李玲是公司的厨师,仅做饭一个月能收入元,空余时间做点加工活,一个月能收入元左右。

“从家到公司骑电动自行车只用10分钟,中午还能回家给3个孩子做饭,工作生活两不误。”李玲面对现在的生活心满意足。李玲年响应政府号召,搬出大山来到同心扶贫产业园,开启了“不敢想”的新生活。

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玲用缝纫机加工毛毡。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胶/摄

在吴忠市同心县,像李玲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幸运的是,年,同心县为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整合各类资金政策资源建立了同心扶贫产业园。入驻该园区的企业都设立扶贫车间,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脱贫。

入园企业宁夏伊兴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自年成立以来,企业年生产无毛绒余吨,生产量占全国的1/20、世界的1/30,实现年产值3.1亿元,利税万元。目前,该企业努力为当地脱贫攻坚做贡献,已吸纳个建档立卡户就业,这些员工日均百元收入,最多的一个月拿到了元。按照宁夏脱贫年收入标准,不到两个月,贫困户能基本能摆脱贫困阴影。

宁夏伊兴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羊绒。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胶/摄

工厂的效益好了,工人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在我们公司,建档立卡户就有30多人,占到总用工的近一半,每人每月的工资在元到0元。”大斌家纺的负责人马小兵说,政府帮企业发展,企业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大斌家纺是同心县唯一家生产毛毡的企业,也是继同心刺绣、剪纸、炕围画之后,又一个进入市场流通的民族特色工艺制品。毛毡选取的是褪去羊绒后的羊毛,不仅健康环保,还与羊绒企业相互协作,实现资源的充分运用。近两年,该企业入驻阿里巴巴、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并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签订了大量订单,年产值高达多万元。

目前,同心扶贫产业园及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入园企业已达33家,完成投资18亿元,有15家企业投产,年实现工业产值近12亿元,解决近1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多户家庭脱贫致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1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