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引水上山,破解高处不胜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xxzywj.com/m/时序六月,万物竞茂。西吉县王民乡小湾村的山坡上,一栋栋设施大棚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顺着山势排列。田间地头,车辆往来,运苗、搭棚,一派繁忙景象。“再过几天,栽种完成,就可以浇水了。”正忙着搬运菜苗的蔬菜大棚承包人郭军红告诉记者。郭军红是小湾村村民,之前在外包地种菜。今年,看到小湾村打造高山设施农业基地,实施订单种植,便返乡发展种植业。“苗子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蔬菜成熟后,统一收购、外销,咱只管把菜种好就行。”郭军红说,管理好的话,一栋棚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王民乡地处烂泥河流域上游,是西吉县偏远乡镇之一,95%以上耕地是山旱地,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大家看着邻村种菜,每亩收入几千元,别提有多羡慕了。”如何将农田变良田?王民乡党委书记王剑想群众所想,决定在“一亩三分地”上想办法。关键就在引水上山。王民乡通过引进企业,将山脚下库坝里的闲置水引上山,让合作社和企业带领村民种植高山冷凉蔬菜。高山种植的蔬菜无污染、品质好,成为南方市场上的抢手货,种菜第一年,小湾村亩蔬菜就实现产值万元,相较传统种植亩均增收元。“这说明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王剑说。小试牛刀后,今年,王民乡在有灌溉条件的王民、学杨、红太、二口等村推广“小湾模式”,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二口村从村水库引水上山,引导村民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产业。“水库蓄水量40多万立方米,可滴灌亩地,错峰可滴灌1.6万亩。”二口村党支部书记赵学军细算用水账。“以前,汛期排放、空库迎汛,水资源浪费不说,由于山地地块小、产量低,大多被撂荒。”赵学军说,进行高标准连片梯田改造后,二口村与四川一家辣椒酱厂签订种菜合同,引导户村民种植蔬菜亩。“我们有3家厂,加上合作企业,一年需要优质辣椒几十万吨,大伙儿只管种好菜就行。”来自四川厂家的负责人肖孝荣在地头边指导村民种植,边为大家算账,“以每公斤2.4元的保底价收购,按照亩产公斤计算,亩均预计收入元左右,纯收入元左右。”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肖孝荣投入多万元,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起初大家还有顾虑,担心种了没人要,后来听说有厂家兜底,都抢着种。”村民龙海明之前一个人摸索种菜,因销路问题亏了十几万元,这下有了订单兜底,一下就种了50亩。“水往高处流。”王民乡的产业突破思路,源自西吉县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水利要效益的整体布局。西吉县平均水资源量万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万立方米。“其中能用于灌溉的水资源量约3万立方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西吉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现代农业“解渴”,西吉县在有限水资源上做文章,在充分挖掘库坝蓄积地表水和加强地下水涵养的基础上,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火石寨乡沙岗村将0多亩山旱地改造成大面积高标准滴灌节水用地,引导农户按标准种植彩椒、南瓜、芹菜等蔬菜。“合作社承担基地运营成本,负责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负责基地种植的合作社负责人黄彦红说,从每年4月开始,一直到10月底,7个月累计使用当地劳动力多人次,已发放工资百万元。村集体统一流转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确保农户种植利益。“经多方努力,亩均收入从原来的元提高到元以上,全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2.2%。”火石寨乡党委书记马占兵说。西吉县以水定产、引水上山,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产业,打破了高海拔山地不适宜种植蔬菜的传统观念,盘活水资源为新资产,将撂荒地变成了高产田,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原来祖辈们是种了一坡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现在‘低水高用’后彻底变了样,亩收入几千元。”沙岗村村民马维生依托基地种菜务工,过上了年收入10多万元的红火日子。吉强镇马营村种植高山冷凉蔬菜多亩,村集体和村民收益万元。“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入股分红拿股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增幅41.92%。”吉强镇党委书记李学智介绍了通过联农带农实现村民增收的模式。去年以来,西吉县将2.2万亩旱作梯田改造为高标准大面积滴灌梯田,全部种植高山冷凉蔬菜,亩产值增加10倍以上。“一年干10个月,两人收入10多万元,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马金玲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从事种菜、田间管理,丈夫王玉田驾驶农机翻耕、运输,夫妻俩同“田”协力,为幸福生活奋斗。(记者杨焘郡剡文鑫)
上一篇文章: 决战西海固宁夏西吉跨越3000公里的携手 下一篇文章: 高清大图瞰千年黄河上高原航拍宁夏固海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