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威戎镇隐没在葫芦河畔的犬戎故都平凉

威戎地处平凉市静宁县中心地带,全镇大部分地处葫芦河流域的平缓地带,整个河川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这里出产的苹果闻名遐迩,而它素有静宁“天心地胆”和“九州通衢”之称。威戎之名,据说是中原王朝为震慑少数民族部落西戎长期骚扰,取“威震西戎”之意,遂名威戎。

“威震西戎”,遂名威戎,葫芦河畔有座威戎镇

葫芦河,渭河上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于玉桥乡下范村进入甘肃静宁县北峡口,向南流经西吉、静宁、庄浪、秦安,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汇。

这条河因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而得名,古称瓦亭水、陇水。就在葫芦河畔,有一座被隐没的古镇,在那里,历史曾留下深刻而神秘的笔触。

要知道,历史上的西北,曾是诸多少数民族的衍生地。而戎族,在这其中带有了一丝与众不同的神秘。

威戎镇全貌

静宁县,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距离兰州约公里。静宁之名,始见于元成宗大德八年(年),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力寨”首字,取安静宁谧之意,以表达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

静宁的历史非常久远,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商周之际为戎羌之地。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年),秦穆公伐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周郝王三十六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年),秦置陇西郡,县境属之。秦属陇西郡。西汉时,在今静宁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

葫芦河穿城而过,滋养着静宁这片土地,烧鸡与苹果是当地有名的美食特产。同样的,葫芦河水还滋养了这片土地之上的人和事。早在西周时期,曾在这里繁衍生息的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威戎镇地处静宁县中心地带,素有静宁“天心地胆”和“九州通矍”之称,为慑西戎长期骚扰,取“威震西戎”之意,遂名威戎。

而想要真正走近与了解这段历史,就要亲身实地前往威戎镇。在静宁县城,记者见到了当地学者王知三。研究了一辈子陇东文化的王知三,对于戎族在当地的历史可以说是功力深厚。

见到王知三,说明来意,老人欣然一起前往。出静宁县城南下,我们一行来到了威戎镇。

犬戎,应该是部族先祖以犬或者狼为图腾,因而得名

在威戎镇,葫芦河穿流而过。

冬日里的葫芦河,河水还没有结冰。阳光洒下来,粼粼的泛着光,清透而晶莹。河谷里满是毛茸茸的芦苇,风过之后,与河水一起,摇曳着。弯弯曲曲的葫芦河,见证着这片黄土河谷丘陵之上的过往岁月。

威戎镇,相传在西周和秦初是戎族人的国都。这里,曾有一座“紫禁城”,是戎族首领的皇城。那么,这座传说中的“紫禁城”,就成为了记者此行的重要寻找之地。

威戎镇清代古堡

戎族,古代族名,又叫猃狁,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犬戎”之得名,倒有一些传说可以追溯。专家推测,应该是该民族的先祖以犬或狼为图腾,因而得名。在周朝鼎盛时期,周穆王曾经远征西部。获“四白狼、四白鹿以归”。(《汉书·匈奴传》)。这应该就是俘虏了以白狼、白鹿为图腾的部落,说明在华夏民族的周边,以犬或狼为图腾的兄弟民族是大有人在的。到了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再到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自称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它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这里说的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因而,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帝小乙是商第21位王子。《史记》记载:“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为帝小乙。”帝小乙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丁即位。史书记载,从盘庚迁殷至纣灭的年中,特别是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商王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了发展,对外不断用兵,扩大疆域。到武丁时商王国已经“帮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诗·商颂·玄鸟》)。当时,渭水上游,陇坂以西(包括今之陇西、天水),生活着绵诸戎、绲戎、翟戎等戎族(史称西戎)。早在夏、商时期就与中原有各种交往,且亦十分繁荣。

当时陇右地区皆为戎人的领地,静宁时属成纪之地,自然也是戎人之地。

在威戎镇见到的第一处遗存,是位于威戎镇广场后的一处台地。这一处遗存,是一段残破的老城墙,以及一座形似堡楼的残垣。

威戎镇清代古堡

站在台地之下,仰望断墙,人工修筑的痕迹十分明显,层层黄土夯筑,因为废弃残破而长满了荒草。近旁的大树,早就掉光了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与城墙相伴,黑黄而老旧。走近堡楼,可以看见当时修筑时搭建木椽的孔洞,还有很多手掌大小的圆形石块。

王知三说,很多当地的老百姓都说这是以前戎族人修建并留存下来的。

可是,从坍塌的城墙断面来看,夯筑的城墙内部,并非早期的纯木质结构,更像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修建方式,这就对这段城墙的年代有了存疑。究竟这段城墙与堡楼修建于何时?它是不是已经有了千年历史的紫禁城?这个疑问在之后的寻访之中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行走在威戎镇,正好是正午时分。孩子们热闹地从身边走过,走进了镇子上的威戎小学。王知三说,小学的背后还有一段城墙,那个历史可是真的久远了,应该是传说中的紫禁城。

追溯犬戎族历史的两个故事:一个是烽火戏诸侯,另一个则就是芈月与义渠王

说起犬戎族,人们的熟悉程度或听到的频率可能并不是很多,但是追溯犬戎族的历史,有两个故事一提起,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是烽火戏诸侯,另一个则就是芈月与义渠王。

周朝时,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盘剥百姓。大臣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便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女,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可是褒姒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想尽一切办法。为此,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于是,就有了那个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桥段。

最后,等到戎族真正来时,诸侯不再起兵护驾,戎族便一举攻下周王朝都城。至此,西周宣告灭亡。

戎族的势力范围达到极盛,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王国。也许,威戎镇的紫禁城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

数千年之后,如今的皇城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甘肃省文物考古队专家考察杨垣陶窑园遗址

穿过小巷,记者一行来到威戎村,一排水泥墙赫然出现在眼前。

向周围的老乡询问,很多年轻人对于紫禁城都有所耳闻,说现在威戎镇卫生所与小学就是当年紫禁城的所在地。可是当问起曾经遗留下来的城墙,人们却大多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正当记者一行正在为此遗憾时,身后一座院落的大门吱呀呀地推开了,一位老者从中走出,径直走向我们。“你们可是在找紫禁城?”老者问道。

“正是。可是问了一大圈,人们都不知道。”看着记者急切的目光,这位已经古稀之年名为方润发的老者打开了话匣,开始向记者娓娓道来。

当年戎族的紫禁城,就在现在威戎镇小学、威戎镇卫生院以及现在威戎村的所在地。紫禁城地势高,面积不大,还不足10亩,是当时戎族的首领所居住的皇城。紫禁城有东门,也叫土城门,在方老年幼时,这个土城门还存在。包围着紫禁城的是外城,面积有上百亩,是老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外城的西边是威戎城,威戎城有南北两个门,城与城之间还有护城河。紫禁城内有地道,传说,当时大秦帝国覆灭戎族,一把大火烧了紫禁城,有些火海逃生的戎族人,就是从地道中逃出留下了性命。

都说世道轮回,生死相倚。

犬戎大破西周,覆灭了一个强大王朝,自己也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

电视剧《芈月传》形象地讲述了戎族灭亡的过程。占有今天甘肃平凉、庆阳,宁夏固原等地的义渠戎国首领义渠王,先是帮助芈月成为秦宣太后,最后却又被秦宣太后芈八子设计,在甘泉宫丢了性命。这也就意味着,曾经叱咤西北大地的戎族就此覆灭,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武家塬,埋葬着戎族的故事,也埋葬着这里的历史

影视作品自然可以倾情夸张芈八子和义渠王的爱恨情仇,但戎族是否在威戎留有古城遗存还得认真探寻。

村民们口口相传的“紫禁城”的名称自然是一种朴素的认知,而之前看到的断墙残垣,它实际上是清末时为了防止匪患,由当地大族党家牵头修建的党家堡子。而巧就巧在,记者一行站在方润发老人的家门前听他讲述之时,方老家对面的一座老院落里也走出了一位中年男子,站在我们身边听着。

方润发讲完,拉过这个中年男子对记者说,你们之前去过的党家堡子就是他们家祖上修的,这个人就是当年建堡子的党家的5代孙。现在党家的院落后面,就是曾经紫禁城东门的所在地。   

除了紫禁城,在葫芦河畔,还有一座方城,同样也见证着这段历史。

威戎镇汉代方城遗址

曾经是方城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片的苹果园与农田。要不是王知三说明,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古城。这些年,镇子变化很快,虽然记得方位,可是要在一片果园中找出当年的遗迹,着实也让我们好好寻找了一番。

王知三说,方城是当年先民们的生活区,在方城的遗迹中有很多残碎的陶片。为了证明,跟随着王知三下到河谷内,在一段看似分隔的城墙台地下,仔细地寻找着。果不其然,在这段台地之中,还有部分的陶片紧实地镶嵌在土层中,从露出来的残片可以清晰辨认出有瓦当、有器皿,沿着这段台地走,在深草丛中,不时也能踢到些碎陶片。

有了实物的佐证,继续沿着葫芦河南下。最后登上威戎镇南边的武家塬。高高的塬上,村落相间,果树成林。冬日里农闲,塬上成了小狗们撒欢的天堂。都说戎族的图腾是狼或者犬,不知现在漫山遍野奔跑的小狗们,是否和这片土地上的戎族图腾崇拜有关?

王知三说,这片武家塬其实是一大片汉墓群,这片塬上埋葬着戎族的故事,也埋葬着这里的历史。相传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金缕玉衣也曾在此出土。

威戎镇杨垣年陶窑遗址

在武家塬的后山,更是各类陶器残骸的园地。王知三说,这里曾是多年前的窑址。戎族人占领这里之后,积极向当地的百姓学习,逐渐变为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烧制陶器,不仅仅是史前文明,在戎族兴旺的西周末期,这里也同样是人们繁衍生息,经济活动繁荣的场所。不仅仅成就了一方戎族王国,也成为了戎族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传,在之后大秦帝国统一中国,派兵50万南下,这其中就有当时有幸逃走的戎族人。故土不在,最后他们都没有再归来。

站在塬上,可以看见山下葫芦河娓娓而流,静默无声。将几千年前的往事,藏在了河水之中。

周言文 刘小雷/文王知三/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7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