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界的中心,来自大西北的须弥山石窟

须弥,古印度的神话里是一座名山,按照佛教的宇宙观,它是诸山之王,是世界的中心。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就是认为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如果能明白理事本无障碍,那么这就是游刃有余地理解禅理了。谈起西北,人们总是倾向于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看”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壮丽,也品“古老神秘”的西域民俗风情。但是很少会有人,看到遗落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宁夏固原,少有人留意到历经千年的须弥山石窟。宁夏固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固原市原州区,这颗遗落在丝路之上的明珠虽不如龙门、云冈等石窟声名在外。但它那未被商业开发所侵蚀的质朴,才最具佛教石窟寺的神圣感。须弥山须弥山石窟最早从北魏时期开始建造,后经过历代的扩建修葺逐成规模。遗址内的大佛楼,是有“须弥之光”称呼的唐代大佛,这是武则天在全国范围内贡献弥勒佛的功绩。这座石窟,被命名为第五窟,是马蹄形摩崖窟,仅仅是裤脚就有15米之宽,石窟的深度和高度均有20多米,是须弥山最大的石窟之一。在石窟中端坐的弥勒佛,高20,6米,佛像的耳朵就有5米的长度。据传,在按时之路时期,吐蕃人侵占了固原地区,虽饱受战乱之苦,但是须弥山的石窟多数都得以保留下来。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他取材于佛教典故。沿丝绸之路,从西路一路向东传播,固原作为古丝绸之路东线北段的重要节点,许多往来的客商和僧侣在此落脚,所以佛教也很快在固原落地发芽。在须弥山石窟,除了气势宏伟的第五窟,这片山梁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多座石窟。历经千年风雨,许多石窟逐渐被毁,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海原大地震,许多遗址都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须弥山在第五窟大佛楼的身后,石窟保护区的中部地区,是相国寺。它北靠松树洼,南邻桃花沟,东部便是杏树台等宽广的台地。相国寺内的石窟,最早在北周时期就开始开凿了。石窟主要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等四部分构成。相国寺石窟,是须弥山石窟保护区内保较为完好的石窟区之一。窟内的佛教造像集中的体现了佛教在华夏文明区内传播、演化的历程。相国寺远景相国寺在相国寺的脚下,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古树,这种对土壤和水量都有着严格要求的南方树种能够在干旱的固原地区存活,并且自然成长可谓是奇迹。佛教徒常在树前焚香散花,绕树做礼。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的,佛到哪里,菩提树就会生长在哪里。所以,在干旱的须弥山中有菩提树成长,也就不足为奇了。菩提树除了相国寺,须弥山中还有一处兴于明代的圆光寺。明代,是须弥山石窟再度兴盛的时期,但主要是寺院建筑的修缮,而不是续开石窟。明代正统八年(),原景云寺僧绰吉汪速在旧寺基上重建佛殿廊庑,之后上奏英宗皇帝,乞望敕赐寺匾。英宗允应,遂题“圆光寺”匾。就这样,这座寺庙开始被正式的命名为圆光寺。圆光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1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