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六窑村中部干旱带上亿元村的

李从悠 https://m.sohu.com/a/503326930_121028782
人民网银川8月5日电“六窑的山,六窑的水,六窑的名气了不得。人又杰,地又灵,干啥都能成。”有人以这样的顺口溜夸赞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宁夏的西海固“贫瘠甲天下”。但早在年,六窑村全村人均收入就达到了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元,是海原县第一个收入过亿的村子,全村的四分之一年产值来自砖厂。年,六窑村关闭了15家砖厂,这无疑为村里发展设置了“拦路虎”。可如今,六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位于全镇13个行政村中前列,六窑村的发展究竟有什么致富秘诀呢?六窑村黄花菜种植基地。马彦军摄近年来,六窑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拓产业发展新路,从大力发展砖瓦、采砂等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保的特色种植产业,把黄山、沙坑变成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长效共赢。六窑村党支部书记马军说:“这两年,我们把活儿真给干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针对传统种植管理粗放、结构单一、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六窑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两委”班子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契机,成立了六窑村集体合作社,以每亩元钱的价格从多个农户手中流转了亩撂荒地,因地制宜打造黄花菜种植基地。盛夏时节,走进六窑村,连片种植的亩黄花菜映入眼帘,黄绿相间,景象迷人。目前,黄花菜已进入采摘季节。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两委”班子意识到,一个项目不能支撑全村贫困户增收致富,于是积极对接海原县自然资源局,争取到了红梅杏种植项目,打造了0亩红梅杏种植基地。自筹资金10万余元,建造了2个山顶蓄水池,保障红梅杏和退耕还林树木的浇灌用水。并带领村民建立了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余头,养羊0余只。同时,积极引导4家民营企业争取政策,搭建共赢平台,为六窑村的建设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思路新,致富门路宽。六窑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培育致富带头人,通过以奖代补多种形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让群众由“被动”变“主动”,靠勤劳找出路,发家致富。六窑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逐步走上了在绿色中获取效益的路子,村民们发展产业不愁项目,打工挣钱不愁门路,脱贫致富走上了“快车道”。年,六窑村实现年产值1.7亿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元。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的热土。村集体经济由“空壳经济”逐步向“小康经济”飞跃,环境由“脏乱差”转变为宜居宜业,六窑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正发扬吃苦奋斗精神,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梁宏鑫、马彦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3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