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九大边镇分布与战略价值,没有吴山桂,

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开始,大将徐达、李文忠进攻漠北的军事行动失败,明朝就开始制定防御与进攻并重的对元方略,自永平、蓟州、密云往西二千余里关隘一百二十九处,皆置戍守。《明史.兵志》记载:洪武九年,分兵戍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口等处峰垠达一百九十六处,洪武十四年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都是为了防范北元军队南侵而用,但是还算不上完善的防御体系,顶多是在显著的关隘设置兵所。庙港长城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而北京临近国门,在防范草原势力上,有重要地位,而北部边防从鸭绿江到嘉峪关绵延万里,明朝开始采取分段防御的办法,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九边”的称呼首先见于《明史》卷九十一明会要》卷六十三及明人魏焕撰《九边考》,各镇皆置重兵,作为防范与进攻蒙古草原部落的军事基地。现在的明长城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防范之密,特别是大同军镇范围内,几乎达到了每公里两个营堡的密度,内部可以藏兵,长城之上也便于部队的快速机动,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凡遇敌袭,焚火为信,快速支援。戚继光曾经就任蓟州镇总兵,也是属于九边之一。辽东镇:总兵驻今辽宁省辽阳市,后迁北镇市。所辖辽东边墙,东起凤凰城(今凤城县),西至山海关,长里。蓟州镇:蓟州镇总兵驻蓟州(今河北遵化东的三屯营)。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抵居庸关的灰岭口,长余里。宣府镇:宣府镇总兵驻今河北宣化县,所辖长城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里。八达岭长城大同镇:大同镇设置的时间最早,临近北京,肩负起拱卫京师的重任,也是草原部落入侵中原次数较多,恶仗最多的地方。土木堡之变,瓦剌部频攻大同不得,南下京师亦受挫,再转攻大同一年有余而不可下。由此,大同镇马至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山西镇:山西镇又称太原镇、三关镇,辖区西起山西保德县黄河岸边,东至山西和顺县东的黄榆岭,长余里。延绥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总兵府在榆林城,所辖边城东起今府谷县北的黄河岸边,西至今盐池县东马花池,全长余里。甘肃镇:甘肃镇总兵府驻地今甘肃张掖,东起景泰县黄河岸边,抵祁连山北,长余里。宁夏镇:宁夏镇总兵府今银川市,边墙东起大盐池,西达兰靖,长近里。青海明长城旧址固原镇:总兵府(三边总兵)驻固原州,今宁夏固原县城。所辖边墙东起今陕西定边县西南,经宁夏盐池县南、同心县北、海原县北、甘肃靖远县北,沿黄河东岸南伸,至今兰州市西、洮河注入黄河处附近止,长余里。九边重镇代表的是明朝中原农耕文明抵御草原部落入侵的防御体系巅峰,使得非机械化冷兵器部队获得快速机动的能力,有明一朝,明军始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虽然明军无力进攻,但不代表明军无法进攻,背后始终有一个坚实的靠山保证自身的安全,只要不是在草原上被包围,全身而退不是难题。即使到明朝末年,国内农民起义形势失控,关外游牧民族依然不可能大规模进关占土、形成持久战力,被攻破的城墙很快会被四面蜂拥而来的明军堵上,使得入侵敌军后续部队难以跟上,后勤只能是依靠掠夺,时间一长,失败就是必然。明军虽然野战不行,但是依靠火器与大炮,守城还是绰绰有余,清太祖就是亡于红衣大炮之下。即使中原改朝换代,只要边镇不失,中原王朝依然可以依靠坚城利炮、高速公路御敌于国门之外。最后是汉奸吴山桂打开了山海关大门,中原防御体系的大门才被彻底打开,如果吴山桂不反叛,满清再强大,也不可能攻破拥有火器驻守的坚固城关并且面对蜂拥而来的援军长久的守住。往事如烟,历史自有后人评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