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开才能满城香探寻宁夏民族团结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6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宁夏始终保持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从红军长征时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从百万大移民的易地搬迁到到共饮黄河水的“四大提升行动”,宁夏大地上的波澜历史,就是宁夏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脉络。
在同心县河西镇石坝村,这里的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许多不同民族的村民更是结成了干亲!从小一起长大的马彦平和王风贵就是这样一对干兄弟,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他们互相扶持,不仅会一起过节日,在生产过程更是互帮互助,携手摆脱贫困迈入小康。
同心县河西镇石坝村村民马彦平
每年我们都互相种地,互相帮忙,人家还有几个机械每年给我免费播种,我给人家拉肥,一直年年就这样,虽然不是亲兄弟,但胜如亲兄弟。
文化交融是培植民族团结的坚实根基,宁夏在促进民族团结事业上加强党的领导,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渗透在一切工作中,始终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加强民族工作事务管理的体系化与精细化结合。
位于中宁县太阳梁乡中部的新海村,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移民村,通过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好婆婆”“好媳妇”示范户评选等,大家形成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共同体意识。
中宁县太阳梁乡新海村村民牛国忠
自从搬到太阳梁以来八九年时间,民族关系搞得特别好,这几年在公益岗来说的话,我们一起干了三四年了,相互照顾、相互配合,确实是民族团结。
中宁县太阳梁乡新海村村民李风山
从来不在民族问题上有一点纠纷,相当好、相当和气,尤其在开党员大会的时候就显示出来了,从来不说你是回族或者他是汉族,不存在这个问题,好像是一个民族一样。
宁夏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年1月1日,宁夏首部促进民族团结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开始实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对自治区现有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梳理,宁夏也开启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新阶段。通过“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目前全区各级宣讲团开展巡回定点宣讲活动近场次,受众10余万人次。
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姜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是进一步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动实践。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宁夏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力量,感恩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汇聚起了宁夏各族群众的奋进力量。
记者:胡志冠胡宇凡中宁台同心台
编辑:徐海鹏任勤娟孙添悦(实习)
责编:张婷
↓↓↓这些新闻你不该再错过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