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宁夏行海原红军井续写幸福生活
红色历史润根脉,老区产业催新枝。在海原县关桥乡这片红色热土上,红军井滋润百年军民鱼水情、关桥堡会议的激昂篇章依旧响彻耳畔,万亩梨园扮靓春日秀色、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产业新貌绽放眼前,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时长03:42年5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发起西征战役,顺利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海原县就是红军西征战役的主战场之一。
记者李晨悦:
海原县作为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迹,就像我身后的这口红军井,在这里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晨悦走进身后的红军西征纪念馆,一起去了解红军西征的故事。
西征红军不仅和当地群众一起挖掘了在当时极为宝贵的这口水井,也在海原这块土地上书写了辉耀千秋的红色历史。今天,海原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关桥乡方堡村梨花小镇里,万亩梨园春意浓。每年春秋季节,这里赏花摘梨游人如织,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乡村旅游景点。依托着香水梨这个特色产品,关桥乡发展精深加工,并且围绕着梨花小镇做起了乡村旅游的新文章。
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梨花岛个体商户张小龙:
以前我这有八亩地,一年能挣三千块钱,现在好的时间,一天能挣三千块钱。
海原县关桥香水梨合作社社长乔亚龙:
三个行政村我算下来基本上四五百户人家,只要种梨的,我们合作社全部提供技术服务,全部统一收购,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带动整乡香水梨产业的发展。
目前,关桥乡全乡种植香水梨1.2万亩,年产值五千多万元。与此同时,近几年兴起的肉牛养殖也让乡亲们的日子更加牛气起来。
海原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李星辰: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这里党员们带领群众积极开拓了一批脱贫致富的道路。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当地种养殖大户冯兴兵家里,看看他是怎么把这本牛经念好的。
海原县关桥乡关桥村养牛户冯兴兵:
一头牛补块钱,还有每年的评星,一年是三到五万的奖励,还有每年的种植,一亩地块钱,加起来十七八万一年。
截至年第一季度,海原县肉牛存栏13.37万头,在当地政府制定的一揽子扶持政策支持下,养牛户每头牛年均收入元以上。
海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忠栋:
通过这个政策引导,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肉牛养殖上,通过肉牛养殖增加收入。
产业兴则民富,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海原县正在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做好移民群众的后续扶持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记者手记“咱们的生活比过去变化太大了!”这是这一路采访中常听老乡挂在嘴边的话。“要让老百姓的收入节节高!”这是直播采访中当地干部的肺腑之言。而这两句话就是我们行进海原老区的最大收获与总结。无论是山川变迁还是产业发展,我们看到这个“新”字,始于当地群众的生活,落于当地群众的心中,他们的生活新貌和精神新貌,是对老区历史最深情的续写。
记者:杨荣杨冬芳程凯李晨悦孙昊男海原台
编辑:任勤娟徐海鹏谢润
实习:徐春露
责编:张婷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