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一百年前的超级大地震,创造了中

北京治手足癣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10.html

一百年前的中国,民国政府虽然刚刚建立不久,却陷入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状况,社会动荡不安,在那个经济、科技不发达时期,在当时属于甘肃省的海原县,爆发了一场超级大地震,震级达到了8.5级,超过年的汶川大地震。

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七),20点06分09秒,在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里氏8.5级特大地震,被称为“海原大地震”。

那场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的余震还维持了三年的时间。

这次地震的震级为8.5级,震级虽然并非最高,但考量地震破坏力的烈度却达到最高的12级,这意味着“毁灭性的破坏”!要知道,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级仅为8.0级,烈度为11级。

海原大地震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中国,没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可以和海原大地震相提并论。

海原大地震波及甘、陕、青、晋、豫、冀、京、律、鄂、皖等17省市,有感面积达万平方公里,远在公里之外的北京也感觉到“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更远的上海也出现“时钟停摆,悬灯摇晃”。

年12月16日,当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鲁迅先生所记录的这寥寥八个字,竟然成了海原大地震在北京最早的文字记录。

只不过,由于那时的中国没有一台现代地震仪和地震台,震后谁也弄不清震中在哪里,直到1个月后才将震中圈定在了甘肃海原。

近代的中国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这场大地震无疑又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据统计,海原大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其中,海原县死亡7.3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59%,占总死亡人数的31%;固原死亡3.9万余人;通渭死亡人数1.8万余人;会宁县1.5万余人;静宁县死亡人数1.5万余人。

那时的甘肃农民大多居于窑洞,这次地震突如其来,又是在夜晚家家户户都回屋休息的时刻,许多人根本来不及逃避,或被坍塌的窑顶压毙,或因山体滑坡填埋窑门窒息而死,损失极为惨重,当时绝村、绝户者比比皆是。

当时的《中国民报》记载了震后的悲惨场面:“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

地震造成自甘肃景泰兴泉堡至宁夏固原县硝口长达公里的巨大破裂带,至今仍清晰可辨。海原地震的滑坡数量多,规模大,在西吉南夏大路至兴平间65平方公里内,滑坡面积竟达31平方公里。

震后幸存者清理倒塌的崖窑

海原大地震地震发生在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六盘山山区,当时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又逢冬季,天寒地冻,再加上粮食在地震中毁了不少,很快就到处闹饥荒。大震之后必有大疫,不久,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便流行起来,很多人在街上走着突然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因此,大地震后的余震、寒冷、饥饿、瘟疫,又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海原大地震来得突然,地方官署也受创严重,加上当时交通、通讯不便,一时之间难以组织救援。

靖远县知事陈霖发库银百两赈济灾民,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甘肃省督军张广建曾以“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徐世昌,请求支援,但致函的时间已是地震过后一月余——年1月20日。

张广建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救助措施,如设立赈灾公所、募集赈款、购买毡衣;设立义赈公会,协助各乡掩埋死尸等。

固原县城南门城墙崩坏,年翁文灏摄

北洋政府在得知海原大地震的灾情后,为了筹集赈灾款项,专门发行了“义赈奖券”。该奖券筹集的善款由政府倡导,大多是各地慈善人士募捐所得。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的次年,年4月中旬,当时北洋政府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曾派翁文灏、谢家荣等6委员赴灾区调查。这次调查历时4个月,他们除了解灾情,还特别注重科学考察。

尽管当时交通不便,翁文灏等人考察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对震区内的大多数地方末能实地考察,但是他们所到得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详细的科学调查。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没有得到有效救灾。海原地震的遇难者当时都被埋在县城西南角占地近亩的“万人坟”了。

当年海原的遇难者后代,也已迁徙到周边各省,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初七前后,万人坟这里会陆续从甘肃、青海、陕西及宁夏其他地方涌来上千名祭祀者。

赈灾粮卷

海原大地震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地震创造了我国近代史的多个第一:

当时的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震后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台;科学考察组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份震区烈度等震线图;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万国地质大会上,中国学者第一次站到世界讲台上,宣读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带内容的论文,引起世界各国专家的高度重视。

尽管全球每年都要发生许多破坏性地震,但像海原大地震这样留下丰富的地质遗迹的还极为少见,而具有重要科学考察价值的则更少。海原地震断裂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研究和利用价值最高的地震遗迹,是一部“活教材”。

本文参考自:《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