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海原大地震之后的事
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约27万人遇难,震惊世界,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毁灭性地震,时称“环球大震”。
震后废墟
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北洋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救助工作,便把救灾的重任让渡给了民间社会。新闻媒体在这次震灾救助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甘肃旅京同乡会和华洋义赈会成为救灾的主力。
年的这场大地震后,还出现了最早的地震科普宣传,这更是令人感到欣慰和激动的。
//一、历史罕见的毁灭性地震
海原大地震极震区内形成了公里长的地震破裂带,震中区的一个盐湖向北迁移逾1公里,黄土高坡到处崩塌,堵流成湖,由于震动强烈,许多地方的黄土塬形成了黄土流。
海原海子震湖
不仅震中区附近破坏严重,地震的破坏范围极大,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广州“掉灰泥片”,汕头“客轮荡动”,香港“大多数人感觉地震”。
震后幸存者清理倒塌的崖窑
//二、孱弱的政府无力组织救助
年前后的中国政局极不稳定,中央政府的权威和资源有限,政令不出北京城的现象比比皆是。
海原地震发生时,执政的是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他在收到甘肃地方当局的报告后采取的举措仅仅是派员赴灾区调查灾情。另外,还组织了一个全国急募赈款大会。
年,翁文灏(左)在静宁考察海原大地震临时住的帐篷
软弱的中央政府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地震灾害救助工作,甘肃当地的力量更不足以担起救灾的重任。
震后,时任甘肃省督军张广建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省内设立筹赈公所,倡捐集募,分发仓粮,并提公款急办毡衣;饬被灾较重各县截留应解款项,立办急赈,并电令各镇道集款分发。
同时向中央政府求助:要求颁发帑银,以救灾黎;申请将甘肃官吏俸费尽数截留充捐;申请准于盐款、烟酒印花税费急用。
从这些措施看,甘肃当地的官员确实尽到了最大努力。但当时甘肃政局动荡不安,省内各地实力派争斗不休,各地镇守使把持各县民财两政,省署财政吃紧,省督的命令很难推行到全省。
隆德县城衙门废墟
//三、媒体和民间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大灾面前,媒体能凝聚起社会公众的力量,让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灾区尽一份力。
地震后,当时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灾情,号召大家募捐赈灾款。
《锡报》年12月22日发布消息说:“兹悉中央连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直隶、江苏各省来电,均有地震发生,中以甘肃、陕西两省为最。
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把地震灾情和灾民的苦难生活拍成照片和电影,播映后引起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