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足迹新的长征路

行进笔记

西吉县,是宁夏“啃下”的最后一块脱贫攻坚“硬骨头”。

年11月16日,随着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宁夏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西吉县将台堡,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承载着无上荣光。

回顾宁夏脱贫攻坚历程,寻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点,找寻新长征路上“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由此带来的巨变。西吉,无疑是一个好样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西吉这一县名在字面上有了民间新解读:西部福地·吉祥如意。那是老百姓打心眼里在感恩共产党。

大美西吉县城。(西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红军寨”中那抹红,

历久弥新彰显信仰力量

年5月16日星期一晴西吉县将台堡镇毛家沟村

在西吉县采访,我先到的是红色圣地将台堡镇,这里也是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第一站。

将台堡镇,我来过好几回。听说,在离镇子不远的毛家沟村,有座自己还没去过的“红军寨”,搞红色旅游。这回,我决定去那儿看看。

从将台堡镇再出发,沿着刚铺好的沥青路开车,10分钟就到了“红军寨”,见到了返乡创业的谢宏义。

“红军寨”里转一遭,有山有沟有水,杨树、柳树、松树成荫,有些曲径通幽的味道。红色体验项目也不少,有红军小道、红军食堂等。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可以通过传统教育带动旅游业,但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

谢宏义如梦初醒,就在老庄子里打造出这座“红军寨”——一处长征精神体验基地。

在这座“红军寨”里,有一位叫马沛娟的女服务员,一看就是本地人。一聊天,发现她还是个文学青年,写过不少诗。她分享了一首《红军寨》,里面写道“还有那一抹红,清晰、难忘、向上”。

读到这里,我又打量起“红军寨”,挂在树间的红灯笼,一盏盏随风摇曳,绿叶中更显红火。

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 实习生 彭斌 摄

红色,不就是西吉县最深的底色吗?

这红色,几十年不褪色,历久弥新,信仰之火熊熊燃烧,支撑后人走好新的长征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西吉县做足“红色旅游+”“文章”,推动文旅、农旅、产旅、商旅、企旅“五个融合”,去年一年就迎来了万人次的游客。

 “红军粉”里传手艺,

也传承对红军的感念

年5月17日星期二晴西吉县兴隆镇王河村

古海银,是王河村的制粉大户,他家加工的“红军粉”已经卖到了新疆。

古海银说,他是第四代“红军粉”传人。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这里,红军战士教会了乡亲们用土豆制作“红军粉”,里面就有古海银的曾祖父。

老辈人做“红军粉”,靠的是木漏勺。现在,古家人用的是机器,一年就能加工五六百吨。

跟着这位第四代“红军粉”传人来到他家的制粉车间,地上码着不少袋子。古海银说,里面装的是土豆淀粉,每天都要用掉袋,共计有3吨多重。

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西吉马铃薯种植面积有66万亩,年总产值11.9亿元,带动7.6万户28.6万群众增收。群众口里的“洋芋”也变得越来越洋气,这里的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年培育原原种万粒,满足了县内需求不说,还朝外卖种子。

再说古海银,他手下有三四十名工人,平均每月能挣四五千元。马良成是这里的和面师傅,手艺好,一个月能挣多元。他和面时,妻子打下手,一个月下来,两口子能挣万把块钱,还不算加班费。

最近,古海银的老父亲古风玉也坐不住了,老汉又拿出了那把木漏勺,嚷嚷着要“出山”。

今年,古氏父子计划打造一座原始手工作坊,请回像古风玉这样的“大把式”,捡起木漏勺这些老物件,用原封原装的老手艺,制作“红军粉”。

古风玉说,机器做不出那种地道的手工味道,用老手艺做“红军粉”,也是在纪念当年那份恩情。

古海银说,到时候还要搞直播带货,展示整个工艺流程,来推介纯手工“红军粉”,打响红色品牌。

听了这一老一少的打算,我想老手艺又要回来了,却又不一样。这一回,可不光图吃饱穿暖,而是增加了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

讲述

总书记来过后,

脑袋口袋一起富

讲述人:康鹏飞(西吉县将台堡镇明星村村民、农民作家)

6年前的那个夏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咱将台时,看望了乡亲们。当时,我就在现场,还站在第一排,和总书记握上了手。

乡亲们和总书记在一块的幸福场面,还被拍成了照片,我家就有一张,放大后给裱进了相框。再瞅瞅照片,当时的场景就像过电影,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清楚得很。

那天下着雨,乡亲们都披着雨衣,来迎总书记。总书记走过来时,雨停了。

“总书记好!”乡亲们激动得很,抢着向总书记打招呼,一声接着一声,场面热烈得很。总书记笑着和乡亲们挨个握手,还拉起了话,亲民得很。

从小,我就知道家乡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很有历史意义。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将台,让大家“走好新的长征路”。

在这片红得耀眼的土地上,将台人骨子里就跟党亲,几辈人都没变。

这些年来,大伙儿一直记着总书记的嘱托,走好我们这代人新的长征路。

就说我家吧,在村里种了30亩地,前两年还在镇上开了家商店。农闲了,我就在附近打打工。今年,我打了一个多月工,帮人栽树、点玉米,想办法多挣钱。

这几年,我家盖了新房,买了小车。到了年,政府给村里通上了自来水,给乡亲们办了件大实事。乡亲们拧开龙头就有水,还干净得很,再也不用为吃水遭难了。

说起过去的吃水事儿,故事可就多喽!

那会儿,吃水只能靠自己,要自己掏钱来打井,有的是一家一口,有的是几家一口。我家就挖了眼30米的深井,因为天气旱,一天只能打上几桶水,有时就直接见了底。没办法,家里人只能挑起扁担,走米山路,下沟打泉水,单趟就要走半个多钟头,累得很。

咱们西吉是国内有名的“文学之乡”,文学爱好者很多,我就是个农民作家。早些年,我搞小说创作,作品还拿过全国的文学奖。眼下,俺干着宁夏作协理事,还当着固原市文联兼职副主席。

年,我开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