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同心苇州的历史是怎样的被称作安乐州,
提示:今天的韦州镇相对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回族人的居住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在这里建起了清真寺,但康济寺塔还在,虽然还是有些孤零零,但它已经在这个曾经叫安乐州的地方站了近千年。而在这里面对历史上那些个曾经的故事,我们非常非常想说:一片土地,可以有无数个民族,随后,有的驻足繁衍生息,有的带上行囊匆匆离去,但不管是驻足的还是离去的,都是中华民族,土地永远都是中国地。
韦州即宁夏同心县韦州镇,位于同心县东部,距县城93千米。这个地方在宁夏的历史上非常有名,现在,很多拍它的照片都要拍一座塔——康济寺塔。坐落在大罗山东麓,由塔身、塔座、相轮宝顶三部分组成,有四十多米高,刚劲有力的抛线外轮廓,显得凝重柔美,体现了我国早期密檐式佛塔的风格。它站有旷野地里,有些近于孤单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前世——李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后,把这个地方改名苇州,西夏人信佛,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寺庙,进而有了它。
近千年了,就让我们从这个塔的节点上介入,述说苇州的历史吧。
很早很早的时候,有我们熟知但现在已经距我们很远的两个民族在这里放牧,一是月氏,一是乌孙,后来,他们虽然沿河西走廊西迁,消失在了迁徙的里程里,但这里也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可以给我们一份遥遥远远的怀念。当时,这里属于夏、商、周时斯的雍州地。
后来,也就是战国的时候,这个地方属义渠国,秦将其纳入北地郡。义渠这个民族我们应该很熟悉的,嫁到秦国的芈月还在电视剧里与义渠王谈过恋爱呢,芈月在让很多男人追捧的同时,义渠王也给很多女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北国的男儿总让现代的女人爱的。
汉代,在这里设置了三水县,这也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县一级的行政建制之一,苇州就属于三水县的辖区。当时的县城就是同心县下马关乡北红城水古城,隶属安定郡(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汉依旧建制,并设置安定属国都尉驻三水县。
当时,汉帝国对于宁夏的开发建设非常重视,除像河套地区一样在此投入大量移民,还在这一带修筑了当时的高速公路,即历史上有名的回中道,很快就让这个地方发展了起来。富不富,先修路。汉帝国的人口和公路使这里有了一个非常非常响亮的名字——新秦中。即经过发展,这里的新兴农业尤为繁荣,堪与关中地区相媲美。
汉帝国之所以如此重视这个地方是因为,当时游牧民族如果从固原取道进攻西安,基本接近于无遮无拦,不利于汉帝国的步兵军团作战,会威胁至帝国的安全,与帝国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而守住了这个地方,就等于去掉了架在帝国脖子上的一把刀。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唐朝,这里迎来了一个非常非常迷人的女人,她的一生虽然多少有些不幸,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迷人。她就是唐朝的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年)出生于唐朝宗室之家。据史书记载:贞观十四年(年)二月,李世民遣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及右武卫将军慕容宝节携带大批物资护送弘化公主入吐谷浑与其国王诺曷钵成婚。
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善的友好往来。贞观十五年,即弘化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从而更加密切了唐与吐蕃的关系。
这是公主的历史意义,也是公主给予历史的贡献。然而,公主的不幸在于她嫁的诺曷钵是吐谷浑的末代国王。因为和亲的关系在于吐蕃和平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死了,吐蕃大权掌握在大臣禄东赞手中,吐蕃开始向四周扩张,首当其冲的便是吐谷浑。经过一番战斗,吐谷浑终于招架不住了,禄东赞出动精锐之师,大破吐谷浑,吐谷浑亡国了。
这一年是年,弘化公主已经41岁了,远嫁吐谷浑已经23年了,公主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了一位家破国亡之人。带着诺曷钵的几千帐残部及民众经过长途逃亡,他们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南山,暂时安居下来。
漫长的等待由此开始了,在公主与诺曷钵的心里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复国。为此,他们付出了近10年的时间。年,为了牵制日益向西域扩张的吐蕃,也为帮助吐谷浑部回归故地,唐朝派薛仁贵率军出击河源地区。然而,很不幸,大非川一役,唐军大败,最终使吐谷浑依靠唐朝力量恢复其势力的希望破灭。从此,吐谷浑作为一个部族,散居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再也无力复国。在此情况下,弘化公主及诺曷钵上书唐朝,希望迁居大唐内地。
然而,公主的这一请求并没有得到唐朝的答应,朝廷仍然希望他们回到故地,以遏制吐蕃,并在年,将他们迁到鄯州(今青海乐都)大通河之南。
离吐蕃又近了一步,受到吐蕃的讨扰是一种必然。很快,公主他们就因“畏吐蕃之强”而“不安其居”了。没有办法,只好再唐朝,当时的皇帝唐高宗就让他们来今天的宁夏了。
史书上说,为了安抚这位不幸的公主和诺曷钵,唐高宗在灵州划出一块地盘,让吐谷浑部居住,并设安乐州,任诺曷钵为刺史,世袭其职。弘化公主随诺曷钵开始了在灵州的新生活。这个安乐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韦州,在它“安乐”的名称里,当然有着唐王朝对自家公主与吐谷浑民族的美好祝愿。
此时的弘化公主已经50岁了,但她没有向命运妥协,依然全力协助诺曷钵励精图治,建设新的家园。年,与弘化公主相濡以沫了48年的丈夫慕容诺曷钵因病去世,其子慕容忠继位,被唐王朝加封为“青海王”。66岁的弘化公主继续辅佐慕容忠治理安乐州。
在今天的苇州,我们分明还能看到这样一幕,年轻的公主在马背上随着一个衰败的王朝颠簸了大半生,在安乐州这个地方,在她生命的最后里程里,她终于颠簸不动了,她坐了下来,坐在了昏黄的夕阳下,时而望望在青海高原上的故国,时而看看自己远在长安的故乡,在两束浑浊的眼泪里,终于停止了呼吸。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是公元年5月3日。历史上因为公主的离去,发生了奇绝、巧合的一幕,史书上说在公主去世的同一天,她的儿子慕容忠也随她去了。公主76岁,儿子51岁。母子二人的灵柩于第二年3月运抵凉州,同时于当月18日葬于青嘴喇嘛湾。
世间真的这么巧合的事情?尽管《陇右金石录》说中:“公主以圣历元年五月三日薨,以二年三月十八日葬,而忠之薨、葬,皆与同日;同日而葬事所恒有,乃母子同日而死,此事之未必有,殊可疑也。”但人们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的。
一位大唐的公主就在苇州这个曾经被称作安乐州的地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正如公主的墓志评价她说“颠承荣于不朽,庶传芳于未闻”。
历史的舞台总会轮流变换主角,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西夏人的到来,不仅是这里有了康济寺,还使这里有了康济寺塔,但西夏人在这里燃起的香火并没有持续多少时间,明朝的时候,这里又来了一个人,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旃,我们今天在看到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被反复提到的那个人——明庆王。
朱旃,生于年,年诏以韦州,就藩宁夏,以韦州为王都。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朱栴为庆王而居韦州时,常从王府到寺院内观赏这座古塔,并赋诗抒怀。
面对这座古塔朱栴在赋什么诗呢?当然不外乎韦州之美景,它被概括在了当地的一段顺口溜里:“罗山叠翠赛美兰,韦州古城像只船。金顶塔身钢铃响,菩陀寺内闹嚷嚷。雪玲山下暖骨泉,鸳鸯二湖在城南。”
据说,韦州古城四周建有护城河,看上去古城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坐在船上的朱栴说:“韦州之西多峻岭,边防也有仙佛境。风送路旁花草香,云横野外山川景。山川秋来最可口,夕阳径照尤宜看。回家欲学王摩洁,淡墨涂抹图屏间。”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地方,爱得至深,以至于最终把自己埋在了这个地方。
大罗山位于同心县韦州镇西距镇区30公里,山势挺拔、独然讫立、峰峦重叠、苍翠如染。唐初,大罗山称“堕落山”,后来因为安置吐谷浑,不但将苇州称为“安乐州”,还将大罗山称为“安乐山”。朱旃到这里的时候,不但在在韦州修筑了王府,还在大罗山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他的陵园地,他的子孙也相继在这里建造陵墓。这就是大明庆靖王陵墓,位于罗山东麓,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墓冢34座。据说,陵墓全部为坐西朝东,选择在两条山水沟的交汇处,使陵台左右二沟环绕,在风水上象征着“二龙戏珠”。
来了,就不想走了,就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地方,这也是苇州盛载的历史。还是据说,朱旃受封到韦州当庆王时,看到西夏古城里康济寺,是一座孤零零地竖在那儿的塔,大殿柱廊全没有了,只剩下一些碎砖烂瓦和长满青苔的遗址,就捐资兴修了一座大殿——千佛殿。香火是燃起来了,但若干年后,这千佛殿也无迹可寻了。岁月的风吹过康济寺塔,在这里仿佛变成了差别一些人离去的哀鸣。
今天的韦州镇相对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回族人的居住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在这里建起了清真寺,但康济寺塔还在,它已经在这个曾经叫安乐州的地方站了近千年。而面对历史上这些个故事,我们非常非常想说:一片土地,可以有无数个民族,随后,有的驻足繁衍生息,有的带上行囊匆匆离去,但不管是驻足的还是离去的,都是中华民族,土地永远都是中国地。
和许许多多的地方一样,宁夏同心苇州亦是这样的一片土地,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在这里被区别对待,来了,它无限温情、竭尽全力地养育你,去了,你就是它盛载的历史。无论来了或者去了,它始终都在哪里,都是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的伟大的黄土地。这就是土地给予人类的,它不仅是历史的,更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同时,也是永远公平的。
回首的时候,他们永远都在那里,永远都不会被忘掉或者抹掉的。(文/路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