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给额看上头咧山海情为啥
最近,扶贫剧《山海情》引发一轮观剧热潮,连对影视作品颇为挑剔的年轻观众都大呼过瘾。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新奇情节,没有炫丽场景,20多年前发生在西部贫困地区的故事,何以感动众多观众?小组觉得,这部剧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真”和“实”。“实”是朴实、接地气,“真”就是这部剧有一个故事原型——闽宁镇。
《山海情》剧照
一
这部剧有个时代大背景,就是年中央做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东南沿海10个省市帮扶西部10个贫困省区。
简称“闽”的福建省对口帮扶简称“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协作”自此诞生。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领导小组组长,他表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完成。”
为了解宁夏贫困的现状,习近平指派福建省扶贫办主任林月婵(剧中吴月娟的原型)去拍一个短片。
短片取景自西海固(指包括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六县,以及同心县部分地区),这个地方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电视剧照
短片中,农民冒雨排队一整夜,只为将土豆卖给县里唯一的企业;有的学校没教室,老师用树枝在地面上写字来教学;水是咸的,一点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没水洗澡……习近平和其他一起观看的福建省领导深受触动。
电视剧照
剧中那些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吃得仅剩一只、兄弟仨只有一条能穿出门的裤子等情节,都是取材自当时的真事。
一个月后,习近平到宁夏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西海固考察6天后,他感慨:“虽然穷地方我见过,我也住过。但是改革开放好多年了,我们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大冲击……我到的一户人家,那真是家徒四壁,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只看到窑洞顶上吊了一根绳,拴着一捆发菜,在当时那就算比较值钱的了。”
6天的所见所闻,让习近平对闽宁协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闽宁镇今昔对比(图源:新华网)
二
在调研西吉移民搬迁的吊庄玉泉营时,习近平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山海情》开头讲的就是这段故事,吊庄是当地方言,是移民搬迁的意思。
年7月15日,“闽宁村”在一片戈壁上破土动工。“闽宁村”选址和名字是习近平定的,他坚定地说:“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
但当时,动员村民搬迁可费了老大劲。电视剧中村民说:“未来,未来,那就是还没来么。”很多村民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到陌生的地方。第一批来自西海固地区的搬迁户,白天搭的帐篷,到晚上就被大风吹走了。最初建房时,在沙滩上挖地坑。天热了,地坑就像蒸笼一样,热得人透不过气来。有的人吃不了苦,第二天就把移民指标换成一条金驼烟回去了。
如何通过移民“拔穷根”?闽宁协作,势必要正面破解“迁徙”这一现实难题。
还未搬来的,干部一户一户动员,用大巴车请来参观,看吃水、看走路、看上学,干部还帮助已经搬来的群众建房,拉砖、买木料、打土坯。
就这样,当年只有人的贫困移民村逐渐成了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闽宁村”也升级成了“闽宁镇”。
三
搬来还要稳得住,靠什么?多年的扶贫经验告诉我们:靠产业。
《山海情》的大学教授凌一农登场了,他的原型是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这个故事要从和西海固非常相似的闽西说起。
电视剧照
上世纪80年代,福建闽西山丘荒秃,“悬河”高出两岸耕地一两米,水土流失严重。随同福建科技扶贫考察团一起考察的林占熺教授,下决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三年夙夜攻关,年秋,菌草技术成功了。这种神奇的草,可以用来代替树木栽培食用菌、药用菌。
年10月,习近平在福建农业大学提交的《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专门作出批示,明确提出“菌草是我省之优势”,要求“扬长避短”,“要做自己‘拿手’的”。
图源:央视
于是,林占熺在宁夏20多孔村民废弃的土窑里,开始实验菌草栽培“本土蘑菇”。经过几个月精心研究培育,终于试种成功。第一批参与试种的农户当年收入超过元,是种菇前人均收入的7倍多。宁夏各地开始利用菌草大面积种植蘑菇,当地农民称其为“闽宁草”或“幸福草”。
不只是菌草技术,还有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数以万计的福建人在宁夏创新创业,几万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闽宁合作成了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典范。
四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习近平要求福建在宁挂职干部,一定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把东部的经验带过来,把西部的精神带回去。
剧中陈金山的原型是福建省挂职隆德县副县长的樊学双,他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到西海固地区的隆德县挂职扶贫。年底,樊学双两年挂职期满,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在隆德为脱贫攻坚奋战。
电视剧照
剧中白老师的原型是一批又一批援宁支教的老师们,白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千方百计找家长做工作;为了让学生穿上校服、有一个干净的操场,他不惜丢掉校长的位子。从20多岁熬到50岁,白老师的努力有了结果,教育局下发通知:凡在校学生,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一律不许辍学打工。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闽宁协作的20多年里,11批福建援宁干部接力在脱贫一线奋斗,80多批、多位专业技术工作者先后对当地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千里驰援。
年,宁夏最后1个贫困县西吉县脱贫,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这里见证了宁夏脱贫攻坚的艰辛,也给出了中国“脱贫奇迹”的答案。
23集的《山海情》播完了,但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一幅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鹤鸣
来源:学习小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