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牛起来的幸福密码

(中国减贫故事)宁夏人“牛”起来的“幸福密码”

中新社银川7月30日电题:宁夏人“牛”起来的“幸福密码”

中新社记者李佩珊杨迪

宁夏和牛,有说不清的缘分。这个中国西部内陆省区虽然面积不大,却有奶牛和肉牛两大产业,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密码”。

图为5月11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农户在自家牛棚喂牛。中新社记者于晶摄

改变中国奶源地“版图”

宁夏并非中国传统奶源地,鲜奶人均占有量和单产量却均居全国第一。

“以前物资匮乏,牛奶是奢侈品。如今当天产的新鲜牛奶送到了家门口,家里每人每天都要喝一罐。”家住银川市金凤区的张佳佳从单元楼门口拿上了当天的“口粮”。宁夏市民“奶瓶子”的变化,见证着宁夏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上海光明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收购,新希望集团在吴忠市利通区收购,君乐宝在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收购,小西牛在利通区收购……‘宁夏奶源’是各知名奶业企业抢购的资源。”据宁夏畜牧局局长张和平介绍,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知名奶企在宁夏投资建厂。伊利在宁夏投资的基地目前实现产值61亿元(人民币,下同),已发展成全国最大奶产品生产基地;蒙牛集团也在宁夏投建了一个日处理鲜奶吨的加工工厂。如今,宁夏已成为全国奶业优势产区和优质高端乳制品生产原料的重要基地。

在石嘴山市红崖子乡奶牛产业园内,聚集着5个养殖场。宁夏瑞丰源牧业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主管张伟告诉记者,园内有存栏奶牛头,品种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引进,年底存栏达到1万头,将成为宁夏最大的现代牧场。

据统计,截至年底,宁夏全区奶牛存栏43.73万头,牛奶总产量.4万吨,占全国日产鲜牛奶的10.7%。

图为6月29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奶牛养殖基地的智能化养殖车间。中新社记者于晶摄

农户生活“牛”起来

因为养牛,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曹洼乡村民胡玉兵的日子“牛”起来了。现在,他养了8头牛,年收入5万元左右。

地处宁夏中部的海原县气候适宜、生态良好、饲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肉牛养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许多村民通过养牛改善生活。

年,胡玉兵决定加入“养牛大军”,他买一头母牛犊只花了元,“‘母牛银行’赊销元,政府补贴元”。

胡玉兵口中的“母牛银行”,是当地的一项惠民项目。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资委指派华润集团定点帮扶海原县,华润集团拿出1.2亿元,成立了“基础母牛银行”。

“我们引进的西门塔尔基础母牛每头价格在1万元左右,‘基础母牛银行’以赊销的形式,向建档立卡户提供每头牛元的三年无息贷款。”海原华润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永强介绍说,海原县扶贫办还提供了配套补贴政策,每赊销一头基础母牛,扶贫办再给农户补贴元,农户只需元左右就可以拉一头母牛回家。截至目前,“基础母牛银行”已赊销多户、头基础母牛。

有了牛,农户在“怎么养好牛”方面也得到了帮助。胡玉兵说,政府会不时派专家指导农户给牛配种、调配饲料,还会安排兽医定期给牛体检。

牛的销路也不发愁。“产下的母牛犊,可以用来继续繁育配种,扩大养殖规模;产的公牛犊,养殖到大概十二月龄左右,集团会进行保价回购,农户可以用公牛犊来抵此前从‘母牛银行’贷的元赊销款。”侯永强说。

此外,海原县政府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润公司合作建成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组建产业技术指导服务中心,研究推广高端肉牛品种改良、科学养殖、快速育肥等技术,让农户养的牛能卖“好价钱”。

如今,养牛已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当之无愧的脱贫支柱产业。胡玉兵告诉记者,他已经还清了赊销款,“养更多牛、赚更多钱,就是我心中的好日子”。(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