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话民生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群众健康水
一直以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群众强烈的呼吁和期盼,也是各级部门努力推动的工作。面对百姓“看好病”“就近看病”等需求,全力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疏通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是关键。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和部分政协委员聚焦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建言献策。
上一篇文章: 宁夏海原战疫春耕两不误经济日报 下一篇文章: 厦大中山95岁了未来将继续擦亮中山
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1月1日,西吉县的37岁女性患者米某某,因“进行性头晕乏力3天,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9小时”医院就医,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医院医院神经中心后,立即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快速明确诊断为“左侧颈动脉夹层、左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直接由CT室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快速为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夹层介入再通并支架植入术,术后安返病房。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右侧肢体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即将出院。医院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海原医院医院,距西海固九县区最远不超过公里,大大缩短了山区百姓的求医距离。多年来,通过一批批专家级医生的驻点工作,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推南部山区医学学科发展。年,医院医院副院长许东驻点工作以来,带领团队建立了宁夏南部地区脑卒中救治网络,实现急性脑卒中1.5小时救治圈。目前完成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多例,完成颅内外血管慢性闭塞介入再通手术数十例,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福祉。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年,我区全面推进“登峰、提质、达标、倍增”计划,建成自治区及以上重点专科34个、县级重点专科20个、薄弱专科50个,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投入资金多万元,为全区薄弱乡镇卫生院配备一批检查检验、急诊急救设备,78%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及以上,72%的村卫生室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基层服务能力全面加强。近年来,我区全面下沉省级医疗资源,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但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医院医院举行义诊活动。专家们认真阅片、仔细检查、耐心倾听,为每一名患者拿出治疗方案、用药建议,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资料图)“中南部部分地区经济落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尤为迫切。当地群众得了急危重症多要转至银川、西安、医院就诊,交通、食宿等因素导致就医成本大幅增加,给家庭经济带来极大负担。”自治区政协委员周玮说。他建议,构建以医院、医院医院牵头,医院为主体,辐射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联合体”,以“头雁”引领,医院高水平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针对当地居民急危重症抢救及疑难病转诊难等现状,扩大医院区域危重患者救治中心优势,构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网格化协同救治体系,提高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量质双升公平可及
“只要小孩生病,我们第医院跑,就怕来回折腾、耽误时间。”“不管大小手术,一般1周至2周就让出院,回到家后,护理成了难题,在社区卫生站也难找到相关专业护理服务。”……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是重点也是难点。“从重症到康复,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两个关键环节。”自治区政协委员冯涛说,重症生存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这不仅是健康宁夏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防止因病返贫、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的目标要求。年8月,全区基层卫生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银川举办。为推动我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注入了动力。(资料图)近年来,我区医疗机构的重症救治能力和设备普及均有所提升改善,但仍面临康复机制不健全、人员短缺等难题。由于基层医疗医院存在差距,导致很多重症病人从基层向上级医疗机构转送缺少病房和病床,上级医疗机构要转入基层病人也不愿意回去,出现患者上下流转不畅,部分地区通过上级医师去社区乡村坐诊的方式寻求解决,但治标不治本。冯涛委员建议,固定基层重症医学科和康复科的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推动人才和技术下沉,让有能力的人安心干事。通过强化康复医疗设备硬件和人才软件“双管齐下”,提升基层医疗队伍的重症康复治疗水平。重视基层“一‘快’一‘慢’”建设:“快”是指基层重症救治的第一线,要为急救赢得时间和机会;“慢”医院转入基层后,要让患者在家门口接受方便、经济、实惠、安全的治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还需加强,近3年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门诊、急诊占比全区平均数逐年下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建议,继续争取国家级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推进省级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导各市县(区)加强特色临床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将县域内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医院、医院、医院的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量质双升公平可及,让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记者:李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