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日晴和人意好

彭阳县大沟湾流域梯田壮观迷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这里生态恢复良好。(图片由自治区水利厅提供)如果可以“穿越”,真想带现在的你重回30年前的宁夏西海固,看一看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山秃、水浊、田瘦、人穷”;如果可以“穿越”,真想让过去的你看一看今天的西海固,是通过怎样的努力,从一株树、一片草、一方田,成长为满眼新绿、花灿山岭、梯田千顷、果香万里。(一)宁夏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年宁夏第一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3.万平方公里,除引黄灌区外,水土流失遍布全区,且程度严重、危害性强,而中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区最严重的地区。从新中国成立到年,宁夏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水利部在我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持续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草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路线开始走向成熟;全区因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开始得到遏制。以彭阳县为代表的山、水、林、田、路、草治理模式大放异彩,其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以西吉县为代表的坝、池、窖联用,高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经济的治理模式成效显著;以海原县为代表的高山封禁、沟岔造林、当川打坝的治理模式效果出众;以盐池县为代表的生态自我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治理成效令人惊叹……“全区有条不同形式的小流域,它们是由坡面、沟道、台地、村庄等地貌组成的完整集水单元,为了留住水土,我们采取了垄沟种植等农业耕作措施,坡面采用造林整地、种树种草等措施,坡耕地上修筑水平梯田,支毛沟上修建谷坊、涝池等小型水保工程,主沟道上兴建淤地坝等工程措施,不同类型的三大措施才能够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处二级调研员郭文峰说,经过持续实践总结、大胆创新,宁夏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拦泥、保水保土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到年,全区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万平方公里,每年减少入黄泥沙万吨。(二)近日,参加宁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批次打造绿色生态宝地调研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来到西吉县。穿过县城,向西南行进8公里,记者一行来到了吉强镇龙王坝村。蓝天白云、梯田层层荡漾,杂花生树、彩虹步道连四方,群莺乱飞、窑洞联排错落。“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植被覆盖面积连年倍增,我们在打造青山绿水中找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富足,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介绍。近年来,宁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截至年年底,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由年的1.9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5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中南部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也为水土流失区群众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坚持不懈治山治水、植树造林,治穷致富,彭阳县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如今,该县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态建设提质增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观花赏景,养蜂种果,培育延长生态产业链。彭阳县正华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喜奎不断在绿色中挖掘宝藏。年,他从粮食、山杏核、桃核代收购销迅速转入桃仁、杏仁粗加工,从年加工吨扩大到年加工多吨,而漫山遍野的树,是大家的底气。杨喜奎告诉记者,果仁脱皮、脱苦进行深加工,利润还会增加20%,杏干、杏肉、苦杏仁精油、果木活性炭、木醋液……杏产品精深开发和循环使用的条件在一步步成熟。(三)目前,全区水土保持率与黄河流域各省区平均水平持平,但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要求还有差距。受降雨、干旱、风沙等自然因素制约,剩下的水土流失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水土保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新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相适应。“我们在下一阶段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拓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和外延。”郭文峰说,彭阳县实施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探索用财政资金撬动、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目前通过万元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撬动了万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平方公里;西吉县整合中央、自治区、地方各级各类资金,将龙王坝小流域治理成果沿葫芦河上游进一步向北扩展10公里,高效利用当地水资源建设生态经济型流域,形成水土保持与冷凉蔬菜种植产业融合的示范区。“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在防治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人力改变自然的作用仅占20%左右,更多的要靠大自然的自我恢复。人类要做的就是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时,对大自然不破坏、少打扰,和谐相处。(记者裴云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4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