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走进郑旗堡之百年古堡与千年荡
走进郑旗堡之百年古堡与千年荡羌寨
马卫民
黑海公路把撒台村一分为二。柏油路南边,有两座黄土夯筑起来的古堡,其中一座修建在村子的最高处,显得突兀挺拔,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堡子的主人姓李,据说古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追溯起来,古堡应该建于海原大地震之后。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年代,到处都有打家劫舍的土匪。许多腰缠万贯的地主老财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筑高墙、修堡子,购买军火,训练家丁,以防匪患。
如今的古堡,已经完成了原有使命,像一位行将土木的老者,颤悠悠地立在村庄的西北角,饱经风霜的面孔透出些许憔悴与沧桑。
通过一道拱形的小土门,进入这座方正的古堡,堡子里杂草丛生,门可罗雀,陈旧的土墙散发出一股腐朽没落的气味。那些发生在堡子里的传说与故事,终究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世间所有人和事,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最后都毫无例外输给了时间。
沿着黄土筑起的台阶,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墙顶,堡墙厚实宽绰,足以容得下几个人并肩而过。高墙之上,几面彩旗迎风飞扬,猎猎作响,给陈旧的氛围带来了些许艳丽。
站在高耸的堡墙上,思绪如水,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里静静地流淌。那里山风徐徐、空气清新,成群结队的鸽子,带着悦耳的哨音飞向远方。村庄的孩子们,像一群兴奋不已的小鸟,在宽阔的堡墙上跑来跑去,那一刻,他们是欢乐的,银铃般的笑声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看着这些天真的孩童,突然感觉自己真的老了。童年时所经历的一切,恍若隔世,就像做过的一场梦。
脚踏着铺满野草闲花的地埂,我们向撒台村东边走去。离村庄一公里左右的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名曰荡羌寨。同行的海原县志办主任田玉龙告诉我们,据史书记载,荡羌寨始建于宋夏王朝之争时期,距今约千年的历史。关于寨子的修筑年代,到底由谁修起来的,建成之后所承担的历史作用,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后来者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站在黄土垒起的古城墙上,整个寨子的轮廓依稀可辨。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兵家必争之地远去了,只剩下一方肥沃的土地,为当地的百姓默默地奉献着庄稼和饲草。
古寨内的苜蓿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稚嫩的枝条上缀满紫色的小花,彩蝶、蜜蜂,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在芬芳的花丛中飞舞,它们和农人一样忙碌,正在认真地营造一段甜蜜的时光。
漫步于开满鲜花的荡羌寨,手捧着那些散落在田野中的残砖断瓦,像是捧着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败,用一颗淡然的心去感悟厚重的历史烟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涌起几句古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再次爬上几米高的城墙时,脚上穿的白色旅游鞋已经染了一层浅绿色的痕迹。我暗自思忖,这是荡羌寨留给我的印痕吗?或许它不仅仅只是留在鞋面上而已。
放眼远眺,呈现在眼前的是延绵不绝的群山和一望无际的河川。苋麻河流域的农田、屋舍、古堡、水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郑旗堡美好的田园风光,让人留恋不已。
来源:中卫日报
文:马卫民
摄影:《图说西部》成员
编辑:大漠长河
本期由“典藏珠玉”赞助
《图说西部》立足宁夏、侧重西部、面向全国,用美图展示西部美景,为人们生活添彩。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