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一年来西海固呈现新图景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9个贫困县区的概称。年11月16日,西海固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自“三西”扶贫起,西海固群众经过近40年的艰苦奋斗,最终战胜绝对贫困。
尽管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压哨入场”的西海固基础仍旧薄弱。脱贫一年来,宁夏以西海固为重点,扎实推进“四大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了一幅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乡村越来越美、干部群众干劲十足的新图景。
“多彩”产业蓄能乡村振兴
今年“双十一”,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全网销售额同比增长26.6%,客单价从原来不足50元提高至元以上。企业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但“根”却扎在西海固的红寺堡区。
吴忠市红寺堡区早年是荒无人烟的干沙滩,靠着扬黄灌溉变身“美家园”。近年来,红寺堡区依托纯净的土地,加快枸杞产业基地建设,枸杞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9家企业种植面积1.2万亩,数家龙头企业还在红寺堡区建设了枸杞原浆生产线等,发力枸杞深加工。
据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年波介绍,红寺堡区的枸杞产业让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年可吸纳从业人员人左右,创造务工收入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在企业示范带动下,枸杞种植户加速向深加工转型,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
红的枸杞、金的黄牛、白的滩羊等“多彩”产业不仅为西海固脱贫攻坚添色,如今也在为乡村振兴蓄能。宁夏将枸杞、肉牛和滩羊产业列入九大重点产业,持续巩固脱贫地区产业基础,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十多年前,西海固核心区固原市喊出“赶着黄牛去致富”的口号,如今,这个理想正在加速实现。截至年底,宁夏肉牛饲养量达万头,其中,固原市肉牛饲养量万头,占全区的近60%,固原市西吉县、泾源县还实现了“人均一头牛”。
尽管固原市肉牛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发展水平仍待提升。西吉县作为全区第一养牛大县,该县目前尚无规模化屠宰加工厂,每年外运活牛15万头左右。西吉县什字乡养牛大户李应录说:“我家的牛吃的是自家玉米,牛棚远离村庄,牛很少生病、很少打针,但我们的好牛肉没有宣传出去,卖不上好价钱。”
如今,这一情形正在发生改变。在闽宁协作助推下,福建融侨集团正在固原市投资打造高端肉牛生态产业园。产业园负责人谢志强说:“产业园投产后,每年可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经过屠宰和精细分割,农户育肥一头牛的利润可以从原来的元左右提高至元以上。后期,我们还会生产牛排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农户增收,打响‘六盘山黄牛’品牌。”
乡村旅游焕发新生机
翻开一张张老照片,过去的西海固或荒山秃岭无生气,或漫漫黄沙不见路,农村大多是土路、土房、土窑洞。如今,走在西海固的沟沟岔岔,道路通达、山野渐绿、村庄变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密集的交通路网将村庄与畜草产业基地、设施温棚园区等相连,为当地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交通保障。“刚来时哪有路?只有一条老乡用脚踩出来的泥路,跟现在有天壤之别。”年从西吉县第一批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说。
闽宁镇只是宁夏农村交通变化的一个缩影,据宁夏交通运输厅介绍,截至年年底,宁夏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约2.85万公里,全区2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8.8%,村组道路加快实现了“进村入户”。
西海固农村不仅路通了,发展的路子也多了起来,乡村旅游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吴忠市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曾经沙患严重。谁能想到,花马池镇四墩子村曹泥洼自然村,这个从种菜起步的小村庄竟然把乡村旅游做得有模有样,农家乐、采摘大棚、向阳花海等让村庄换新颜。“庄主”陈建福不仅有农家乐,还有供游客采摘的8座温棚,每年吸引北京、内蒙古等地游客多人次,年收入达30多万元。
“曹泥洼村以前破破烂烂,乡村旅游让村子变美、百姓增收,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乡村旅游也打开村里农产品的销路,温棚种植的桃子一公斤能卖到60元左右,通过采摘基本就能销售一空。”四墩子村村支书张志铭说。
西海固乡村的变化,宁夏大学美国外教史梅淳(梅丽莎·史密斯)同样看在眼里。年,史梅淳第一次来宁夏便来到固原市,那时的固原市房屋低矮、土路泥泞,后来给西海固农村学生送书送教时,农村的贫困景象让她很是揪心。
今年,史梅淳不仅到中卫市海原县树台乡相桐村参加送书送教活动,酷爱爬山的她还在夏天和西海固的孩子一同到六盘山游玩。
在爬山和游玩的过程中。她兴奋地说:“六盘山的风景很美,几乎每天都会下点小雨,在泾源县游玩时,景区旁的农村有很多农家乐,不仅房屋漂亮饭菜也很可口,跟我以前认识的西海固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干部群众铆足劲往前奔
今年以来,宁夏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四大提升行动”,持续提升脱贫地区“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建立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四查四补”常态化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据宁夏乡村振兴局介绍,宁夏乡村振兴局牵头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今年以来,共向移民安置区投入50多亿元,用于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等,移民安置区发生显著变化。
宁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西海固干部群众则干劲十足往前奔。
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乐村是8年建立的生态移民村,全村多人均来自西海固,全村耕地大多为经果林,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任义军家的8亩苹果园迎来丰收季,仅苹果一项的收入就在7万元左右。
“10年前,我们一家搬迁到永乐村,妻子在家种苹果,我闲时在外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些年,帮扶政策好,村里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但要过上富日子关键要靠自己往前奔!”任义军说。
除了搬出大山拥抱新生活,西海固的干部也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新家园。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突破60万元,固原市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只用了4年。近年来,李士村建醋厂、开油坊、办杂粮磨坊,组建农机服务队,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64万元,去年,李士村还给全村多名村民每人分红多元。
李士村村支书齐永新说:“乡村发展不能靠等、靠要,村支部是村民的主心骨,不能只看到困难,也要善于发现和把握乡村发展机遇,把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让老百姓从脱贫走向致富,乡村才会越来越有希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