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炭疽病黑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72199.html
枸杞炭疽病百科名片

中文病名:枸杞炭疽病

中文别名:枸杞黑果病

病原类别: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a.称胶胞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危害部位:要为害青果、嫩枝、叶、蕾、花等。

中文名:枸杞炭疽病

中文别名:枸杞黑果病

病原类别:真菌

主要为害:青果、嫩枝、叶、蕾、花等

危害症状

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点或不规则褐

斑,遇连阴雨病斑不断扩大,半果或整果变黑,干燥时果实缆缩;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很多桔红色胶状小点;嫩枝、叶尖、叶缘染病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扩大后变黑,湿度大呈湿腐状,病部表面出现粘滴状桔红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果及病枝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发病。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或经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在自然条件下以直接侵入为主。潜育期约3-5天。此病发生主要与田间相对湿度、降雨次数及降雨量密切相关,降雨多、湿度大,病害迅速蔓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需90%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75%则不萌发;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5-35℃,最适范围25-30℃。

生理生化特征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枸杞树上和地面病残果上越冬。翌年春季主要靠雨水把粘结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溅击开后传播到幼果、花及蕾上,经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4-6天。

发病条件

该病在多雨年份、多雨季节扩展快,呈大雨大高峰、小雨小高峰的态势。果面有水膜利于孢子萌发,无雨时孢子在夜间果面有水膜或露滴时萌发。干旱年份或干旱无雨季节发病轻、扩展慢。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暴发,为害严重时,病果率高达80%。

病原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a.称胶胞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Glomerellacingulata

(Stonem.)Spauld.etSchren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生在病果表皮下,菌丝体在皮下组织的细胞间隙中集结,形成黑褐色的分生孢子盘,圆盘状,中间凸起,大小l00―μm,刚毛少,后孢子盘顶开果皮及角质层。盘上生分生孢子梗棍棒状,大小12―2l×4―5(μm);分生孢子圆筒状,大小11―18×4―6(μm)。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相对湿度为l00%,湿度低于75%不萌发,在水中24小时后大量萌发。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病残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到6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再次清除树体和地面上的病残果,减少初侵染源。

2、6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先喷一次药,开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尿素,杀灭越冬病菌,增强树体抗病性。发病期及时防蚜、螨,防止害虫携带孢子传病和造成伤口。

3、发病后重点抓好降雨后的喷药,喷药时间应在雨后24小时内进行,以防传播后的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

3、发病期禁止大水漫灌,雨后排除杞园积水,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以控制田间湿度,减少夜间果面结露。

4、预防:在病害常发期前,使用保护药剂进行喷施。重点防治月份:5、6、7、8月。喷药时,同时添加广谱杀菌剂,增强树体抗病性,效果更佳。

5、喷洒60%百泰(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倍液均匀喷雾,从结果期开始,间隔10-15天,连续用药3-4次。发病前或初期用药作预防使用,请严格按照标签推荐使用。咨询,康富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