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巨变心怀感恩砥砺前行人民资讯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新变化,就不可能有美丽的新银川,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新生活。”5月24日,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柱为全市党员干部作了题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银川篇章》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报告。
报告中,张柱引用丰富的史料、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生动讲述了湖城银川70多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市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服务供给、社会大局六个方面发生的历史巨变。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张柱的党课报告内容,从身边的发展变化、从自身的经历和获得感上入手,探究美丽新银川的历史变迁的密码。
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的历史巨变。新中国成立初期,银川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凿井为饮、耕田为食,肩挑人挖、二牛抬杠”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地区生产总值年仅为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到年,党中央启动“三线建设”,先后有27家企业、27.5万人到银川支援建设,年建成银川机修厂,铸钢车间炼成第一炉钢;年建成银川糖厂,生产出“六盘山”牌白砂糖;年银川汽车修配厂试制出“六盘山”牌4吨载重汽车,当年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达到家、产值接近2.6亿元,到“三线建设”末即年工业企业达到家、产值达到4.6亿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迅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2年达11.11亿元,年达.02亿元,年达.60亿元,年达.46亿元,年达.37亿元。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困局,正在向都市现代农业迈进,粮食总产量69.23万吨;建立起独立、比较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万达、华润等一批商业综合体,落地一批研发设计、金融贸易、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发展态势。
人民生活实现了从缺吃少穿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过去人们食不果腹,上世纪50年代粮食匮乏,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期,吃饱肚子是最大的奢望,年每人每月供应口粮只有27斤;衣服是打补丁,轮流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小弟穿”;住的都是土坯房或小平房,最早的居民楼是年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属楼;出行主要靠腿,年8月1日开通了第一条公交(火车站至老城新华街的“1路”公交)。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自行车才进入普通百姓家,上世纪80年代有了中巴车,上世纪90年代出租车进入市场。从上世纪6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三大件”,到上世纪70年代的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上世纪80年代的冰箱、彩电、录像机,上世纪90年代的手提电话、空调、音响,再到新世纪楼房、电脑、私家车,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全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是年的倍和倍。
城市建设实现了从散乱破败到脱胎换骨的历史巨变。“一条马路三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四只猴,一辆汽车赛老牛,一家饭馆尽卖粥”。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银川的写照。有民谣唱道:“宁夏府城有多大,三关四墙六道门。你问城墙有多长,马跑一圈九里三。你问东西有多长,全长共有四里半。你问南北有多宽,刚巧三里零一分”。年人口不足20万,城区面积只有5.1平方公里,最长的是解放路4.25公里,还是石子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宁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达到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分别是年的3.8倍、5倍、3倍,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正在打造国际化城市。
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绿水青山的历史巨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银川,“沟壑纵横、丘荒岭秃”,盐碱地、芦苇荡和漫天风沙是对这座城市最深的记忆。到年自治区成立,银川森林覆盖率仅6%、湿地面积仅10万亩;曾几何时,黄河宁夏段年排放废水2.35亿吨,贺兰山“千疮百孔”。如今的银川,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84%、41.25%、17.16平方米,水域占城市规划区的10%,位居西北5个省会(首府)城市第一,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正在推进生态园林化建设。
服务供给实现了从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历史巨变。新中国成立初期,银川没有铁路,年建成火车站、包兰铁路通车,年9月开通进京列车;80多公里的黄河上没有一座大桥,下雪天就无法渡船通行,年叶盛黄河大桥竣工通车,结束了黄河宁夏段没有大桥的历史;年10月银川机场通航,开通了银川至北京、包头、兰州航线,到年才开通了银川到西安的航线;年9月建成银川汽车站,陆续发往周边省区和区内各地。用电主要靠煤油灯,第一家发电厂是年12月建成的银川电厂,年发电量只有45.15万千瓦时。吃水主要靠井,第一家自来水厂是年6月建成的。教育是上不了学愁,考上学了更愁,成立最早的中学是年的银川一中,前身是宁夏府中学堂,最早的小学是年的(宁夏省立)实验小学。医疗是小病靠扛、大病靠拖,医院是建于年医院,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明显。经过70多年的发展,银川在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医疗等服务供给能力上大大提升。建起覆盖全域、连通周边的内外畅通路网,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公路网密度56.05公里/百平方公里,5座黄河大桥连贯东西,银西高铁通车,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开通96条航线吞吐量达到万人次;建成7座火电、风电发电厂(站),各式光伏发电企业家;建成覆盖城乡的供水节水保障网,尤其城乡西线供水一期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多年来“守着黄河缺水喝”的现状;建成覆盖城乡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学龄前儿童毛入园率达到88.5%,农村地区营养早午餐全覆盖,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市县乡三级网络,卫生机构床位达到张,“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大局实现了从矛盾多发到长治久安的历史巨变。社会安定上,曾经,宁夏境内土匪中,危害最大的就在银川,常年盘踞在贺兰山的匪首郭栓子、张绪绪,抢劫行凶达20余年,年10月6日解放军部队抓捕了这2个匪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车匪”“路霸”肆意行凶,有拦路堵车要钱的,有收取“过路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社会治理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发生过“6·30”盗车、盗窃系列案件,“2·28”特大杀人案,“2·23”系列贩毒案件等,年严打中一次性判决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多达人,判处死刑7人;年全市共发生刑事案件起,逮捕罪犯人。人民安居上,最突出的就是自然灾害,年西夏区贺兰山小口子、甘沟发生了一次强降水天气,引发年一遇的山洪,受灾居民5万人,被淹农田达1.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年~5年,受天牛虫害破坏,贺兰县林木受害率高达80%,其中银川“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代农田防护林网、公路及公园、房前屋后的林木,均因天牛虫害全军覆没。比如,银川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使银川古城尽毁;年海原大地震以后到年,银川平原5级以上地震就有8次。现在,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平安银川、法治银川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通过“六个历史巨变”,引导党员干部回看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走好前行的路,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本报记者范晓儒
本文来源:银川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