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特色产业兴起来按下幸福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pf.39.net/bdfhl/140110/4324728.html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美如画。”初夏时节,记者一行走进宁夏,进园区、看车间、访农家、到地头,零距离感受宁夏乡村的新面貌、新生活。

昔日戈壁滩变身葡萄园、家门口扶贫车间挣票子、瓜农开着小车去种地……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挥洒汗水挣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奋斗故事,也看到了天赋资源加上精心培育让特色产业在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发。“葡萄酒香枸杞红,硒砂瓜甜牛羊壮”,产业兴在了家门口,乡亲们挣钱顾家“两不误”,腰包里有钱了,生活越过越好,好日子就像村民最爱唱的“花儿”那样红火。

瓜甜酒香枸杞红产业富民加速度

冠绝全国的枸杞、石头缝里长出来的硒砂瓜、屡获国际大奖的葡萄酒……这些年,宁夏发挥资源优势,将这些天赐好物打造成金字名片,也将其培育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6月的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枸杞树漫山遍野,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在玺赞生态枸杞庄园万亩种植基地,到处是工人采摘头茬枸杞的忙碌身影。枸杞产业用工量大,仅采摘一项,农民50多天的采摘季可以收入七八千元。通过务工、技术培训、产业带动、利益联结等方式,玺赞庄园每年可为多名周边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季节性用工多人,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娟介绍,年中宁枸杞种植面积达20万亩,枸杞综合产值超过百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元。神奇的红果果已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除了枸杞,这里还有另一个著名的“致富果”——硒砂瓜。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兴仁镇,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忙活的瓜农付鹏。他种有60亩硒砂瓜,一亩地纯收入元,一年就是12万元。他告诉记者,“以前也出去打过工,辛辛苦苦一整年,有时就能拿几千块钱回家,还是种硒砂瓜好。”田埂上停着付鹏的红色小汽车,而当地的瓜农基本家家都有车。近年来,兴仁镇累计发展压砂地10万亩,沙坡头区年种植硒砂瓜46万亩,销售收入达6亿元,硒砂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甜蜜红火。

走进永宁县闽宁镇的立兰酒庄,亩葡萄园绿意盎然,难以想象这片土地几年前还是荒凉的戈壁滩。守着贺兰山东麓这一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黄金带”,年以来宁夏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一棵棵葡萄苗种下去,遍地荒凉逐渐变得绿意满满,如今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建成投产葡萄酒庄(企业)90个,年产葡萄酒超一亿瓶,昔日的干沙滩成了创造财富的“金沙滩”。

别看年刚建成的立兰酒庄很年轻,却已将意大利五星葡萄酒大赛、柏林葡萄酒大赛、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金奖收入囊中,不仅让中国葡萄酒蜚声国际,更让附近的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王彩娣家过去是原隆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都有残疾,全家只有她一个劳动力。把土地流转给酒庄之后,她还能到酒庄工作,成为酿酒车间的一名操作员,收入稳定了,一家人的生活明显好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她觉得生活有奔头了。“每天都感到快乐。”王彩娣说。

央企帮扶带头人引领养牛让日子“牛”起来

地处宁夏西海固核心区的海原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这里十年九旱,生态脆弱,土里刨不出多少钱,养牛成了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然而群众养牛整体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面临收益不高、投入大、缺资金等问题。这几年,海原县抓住央企华润集团定点帮扶的机遇,创新探索“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养殖高端肉牛,带动养殖户大步走上致富路。

靠着华润农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元三年无息贷款和县财政的元扶贫补贴资金,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贫困户雷保军只要出元,就能从华润公司把一头母牛牵回家,生下牛犊或育肥卖出或接着繁育,母牛就像“银行”一样可以“生钱”了。

从一开始试着赊借两头牛到现在养了8头牛,雷保军靠养牛一年净收入4万元。“以前种几十亩地一年也剩不到一万元,辛苦不说,有时连工钱都不够,如今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倍不止。”雷保军自豪地说,“现在腰包里有钱了,比我儿子在外打工强,大儿子都商量着要回来跟我一起干。”如今雷保军家早已脱贫,土坯房也升级成了新瓦房,村里90%的村民都靠养牛实现了脱贫致富。

“借来一头牛,过上好日子。”目前海原县这种“基础母牛银行”模式,已累计向个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带动全县形成养牛专业村52个,肉牛饲养量达27万头。

在相隔不远的隆德县杨河乡串河村,更是因牛而富。村里家家种草,户均养牛10头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这离不开致富带头人摆世虎的带动作用。

虽是“80后”,摆世虎已和牛打了近20年的交道。最一开始跟着父亲贩牛、宰牛,年开始尝试养牛,靠着惠农贷款政策的支持,他的肉牛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建成杨河牧业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园,去年养的头牛行情好,赚了万元,挣的钱又全部投入示范园建设,今年养殖规模可以达到头。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身为党员的摆世虎觉得自己富不算富,得带着大家一起干。“在我们六盘山贫困山区,靠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养牛比打工强,是能让老百姓一起奔小康的好产业。”摆世虎一有机会就鼓动乡亲们养牛,热心传授技术,给贫困户担保贷款、赊借母牛、兜底托养、吸纳用工就业、帮助肉牛购销,带动上千名农户户均年增收1万-3万元。摆世虎计划着将养殖规模扩大到0头,再引入一个好的屠宰企业,让乡亲们养的牛能卖上更好的价格。

如今在宁夏,以泾源、隆德、西吉等县为核心的六盘山地区,肉牛特色产业集群雏形已显,扩规模、延链条、促升级,牛产业正带动更多的农民过上“牛”日子。

把日子过成诗把风景卖成钱

远眺贺兰山、畅饮山泉酒、陶醉花海间,这里是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一个有着多年历史,集历史遗迹、乡村民俗、塞北文化和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古村落。

龙泉村多的是百年古树,还有9个天然泉眼,抬头可见巍巍贺兰山,村里还建有民俗博物馆,收藏有酿酒陶罐、农耕耙犁、绣品虎头鞋等上百个老物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景观不仅给了村民一方诗意田园,也给了城里人一个体味乡愁的好去处。

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高亮介绍,年以来,龙泉村依托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全村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业占到全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还带动了种植、交通运输、餐饮等产业发展。

为了丰富旅游资源,龙泉村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重新规划土地,开辟了开心农场、田园花海、花卉和草莓采摘基地、油葵基地等区域。开心农场可以供游客认种各种绿色有机蔬菜;田园花海种植向日葵、节节高、格桑花等,每年花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拍照;草莓、油葵观光采摘,让游客们开心而来、满载而归。仅这几项每年可增加收入多万元。

龙泉村还成立了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房屋流转起来,进行招商引资、改造利用。厚德酒坊就是改造民房后成立的特色酒坊。坊主张林景原本在市区生活工作,平时喜欢在家里酿酒,发现这里的泉水可以酿造好酒,就趁着村里开发旅游业的机会,回村开起了酒坊。“龙泉村的山泉水富含矿物质硒、锶,酿出来的酒特别甘甜。”张林景告诉记者,来这里开酒坊不光为了做生意,还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这里景色好、吃得好、住得好,生活节奏不紧不慢,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52岁的郭让是龙泉村村民,经营着父辈传下来的老磨坊,“现在因为发展旅游,很多人都了解到传统磨坊的好处,磨坊的订单多了,生意更好了。”

来自平罗县的陈女士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带着一家老小到龙泉村转一圈,“每次来都有新变化,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可看可玩的东西越来越多。”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让龙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1.9万元。“下一步我们还规划建设体验式豆腐坊、面粉厂、榨油坊,让游客体验亲自耕种、亲手制作食物的乐趣。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集乡村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塞北美丽村落,让龙泉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贺兰山下第一村。”高亮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国凤王腾飞吕珂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