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秦剧团长,1958年靖远下乡演出,
苏万祥拿着道具假刀枪捉拿真叛乱分子
——戏码头靖远秦腔史话(14)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撰文|武永宝
苏万祥遗著:《我的艺术生涯》一书封面。封面扮相为《徐策跑城》中的徐策。
苏万祥,上世纪80年代,留影于靖远县乌兰山。
苏万祥(~),甘、宁秦腔巨擘,国家三级演员。祖籍甘肃省靖远县糜滩镇下滩村苏家滩社。解放前夕,其落户于宁夏自治区海原县郝家集。系眉户、秦腔戏剧世家出身。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又师从须生名家黄致中,并屡次给其当配角,同台演出。演技有长足进步。后任靖远“靖丰剧团”的副团长、留守团长。改革开放期,对调至宁夏海原县秦剧团,任团长。海原县文广局的悼词这样评价他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历任海原县多届政协委员,演出曾多次在自治区、固原专区获奖,并获文艺界先进个人称号等……一生汇集60多部戏,塑造了《打金枝》中的郭瑷,《玉堂春》中的王景龙,《串龙珠》中的徐达,《游龟山》中的田云山,《大登殿》中的薛平贵,《乾坤带》中的秦怀玉等角色,给世人印象深刻。尤以饰演《伍员逃国》中的伍子胥,《黄鹤楼》中的周瑜,《杀庙》中的韩琦,《八件衣》中的杨莲、《放饭》中的朱春登,《烙碗计》中的刘志明,《薛刚反唐》中的徐策,驰名遐迩……
总之,苏万祥也算是甘、宁两省秦腔演艺界的一代方家人物,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一、出身秦腔戏剧世家
1.苏氏家族出真官,亦出假官。靖远县糜滩镇苏家滩苏氏家族,属于地方望族。近代甘肃著名教育家苏振甲先生,即苏万祥之族兄。苏家和糜滩众多家族一样,都来自明末清初山、陕移民。始祖苏琳,始居地为靖远县刘川乡的涝坝湾,后举族搬迁至苏家滩。如今,瓜瓞绵绵,子孙兴旺。已历十四、五世。外,苏家祖先曾与金、石等姓村民在住地筹建一座龙王庙,供奉墨池龙王等神祇,据说为糜滩周边最早的龙王庙,距今年有余。
清朝,乾嘉年代,苏氏累世出官人。曾祖父苏兰获五品官,朝廷恩准,家门前树立有四根铁旗杆。且有虎搭爪的门楼子,四道门,均有匾额。可谓:门第赫然。据说,有人妒忌,暗中在门楼及旗杆做手脚,破坏风水,遂使门第衰微……到了清末和民国年间,族人只出假官,即唱戏的。不再出真官。也是趣谈。
四根铁旗杆,年大炼钢铁时,被公家派人拆毁之。
2.爷爷苏成林,乃演艺高手。苏万祥的爷爷苏成林,曾走艺四方,擅长演唱眉户、秦腔。同时,交游甚广。故,与海原县郝家集某土豪为生死之交,土豪遂赠送给苏成林百十亩旱地……这笔财产成为苏氏家族的一份祖业,也成为子弟与此地结缘的基础。当时,苏成林唱戏之余,带领儿子们务弄“跑庄稼”。俗称:吊庄子。到了孙子辈儿,苏万祥与两个兄长:苏有祥、苏生祥,正式落户郝家集。苏有祥、苏生祥也是唱戏的好家,曾唱红郝家集。
3.父辈苏源、苏财与麻子红搭班唱戏。据苏万祥族侄苏宰章、苏宰民回忆,苏万祥父亲苏源与叔父苏财,吹唢呐、弹弦子、拉胡胡,乐器无所不能。也会唱戏、排戏。苏财所演绎的眉户小曲戏《二瓜子赶车》,乃宝鸡老艺人符生所传,彼此结为兄弟。年在定西汇演,得奖而回。奖励一副鼓乐、扇扇帽。苏财带着扇扇帽回家,家中狗不认识,差点被咬……据说,旧社会,陕甘须生泰斗麻子红(郗德育)来靖远赶烟场子,在各地巡回演出,因缺乏乐器演奏人员,遂就地临时聘用苏源、苏财二兄弟前往助阵。若非二人助阵,则整个演出的弦乐就升不起调子,效果大打折扣……
4.家族熏陶,自学上进,走上演艺之路。苏万祥青少年时代,与父辈、族兄等人在家乡糜滩,以及海原郝家集学戏、演戏。看着大人们的演出,悉心揣摩、观察,一招一式,唱腔技巧等,熟记于胸。后来,下滩村戏演出时,缺某角,遂自告奋勇上台,演得像模像样……自此,走上演艺之路。时年十四五岁。最初,常演家族传承的牛皮影子戏,如:《王小拾妈妈》、《兴国图》等。此际,曾听到同伴嘲笑他的童谣:“影子匠,得了年馑狗吃上。”这件事,对他刺激较大。从此,执意一心一意唱大戏(秦腔),不再唱眉户、牛皮灯影等小曲戏了。
苏万祥青少年时代,曾参与名家戏班子丁振华、金保林等大腕儿演员邀请的演出,期间,虚心向他们学习,心得颇多。金保林演《逃国》的甩鞭子,以及丁振华《抱火柱》三变脸的绝技,令他叹服。20岁出头,即在中卫滚子井、靖远黄家洼、景泰西番窑等地排戏、教戏。在给乡村教戏中,将学到的技艺,无偿奉献出来,得到好评。教戏、排戏的报酬是一天一个白元(大洋),一个冬天下来,能挣到20个白元。自此,竟能凭秦腔才艺养活自己。
二、拿着演出道具捉拿叛乱者
1.二十四岁,加入“靖丰剧团”。年元月,靖远县历史上第一个官方主办的专业剧团——靖丰剧团成立。其实,年的后半年,筹备工作就展开了。当时,在各乡招募演员。苏万祥闻讯,报名参加。他报考的剧目及角色是:《别窑》中的薛平贵;《藏舟》中的田玉川;《五台山出家》中的杨延昭。经过团长、专家王化民、李树秀等审验,当即批准吸收为剧团专业演员。评定工资:23元。
2.拜黄致中为师,师徒同台献艺。
年,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黄致中加盟靖丰剧团。此外,由兰州、西安等地来的名家还有:曹福成、朱训俗、岳文俊、李金中、关振中等,这些名角、大腕儿的加盟,使得靖丰剧团的演出水平大涨,声誉日隆。这也是苏万祥、展学昌、王存、张克泰等本地演员的福气,有幸能得到这么多名角、大腕儿的指导、教戏……期间,苏万祥拜师黄致中,得到其悉心教诲,演技也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他们师徒二人还曾多次合作、搭班,在靖远各乡镇巡回演出,自不必说。甚至到外地:海原、景泰、定西、榆中、渭源、会川、临洮、兰州等地交流演出。
《大辕门》,黄致中主演杨延景,苏万祥配演杨宗保;《杀驿》,黄致中主演吴承恩,苏万祥配演解差;《苏武牧羊》,黄致中主演苏武,苏万祥配演李陵……尤其李树秀带队,剧团应邀曾在兰州大学,以及兰州各影剧院演出《苏武牧羊》全本戏,受到兰州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一书记述,后来,甘肃省广播电台特邀靖丰剧团和乐队入驻录音厅,特地录制了黄致中主演、苏万祥配演的《苏武牧羊》折子戏,向全省播放……兰州各大剧院的演出,让苏万祥等本土演员,经风雨,见世面。得到了历练,获得了演出的自信心,演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年,苏万祥与师傅黄致中(坐者)合影于靖远靖丰剧团。(图片来自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一书)
3.巡回于洮河、炼钢、水利工地演出。年,公私合营全面完成,靖丰剧团遂更名:靖远县秦剧团。苏万祥曾是剧团的团支部书记。历年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年,入党,并被提拔为剧团的副团长。其人生,至此,可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时年,仅28岁。
年春夏,剧团按照上级安排,分成两拨,分别进行演出。一拨人,由团长王化民、副团长寇世英带领,在剧团根据地,县城的剧院(原靖远电影院旧址,钟鼓楼西侧)演出,挂牌售戏票,创造收入。另一拨人马,由教导员李树秀、团支部书记苏万祥领队,带上新排的道情剧《钢铁姑娘》、《新媳妇不见了》,眉户剧《梁秋燕》,自编的《夫妻争先》,以及秦腔折子戏、短剧、快板等,前往乡下和引洮工程工地,大炼钢铁等工地,进行巡回演出。他们先后到过磁窑、红土洼、石门沟、黑石岘等地慰问炼钢工人。到过河靖坪、寺儿湾、糜滩坪慰问水利工程人员。到过洮河、渭源、岷县、临洮、九甸峡、包蛇口、老白崖等地,慰问引洮工地的民工。
4.邂逅叛乱,立功、入党、提干。说起苏万祥立功、入党,这事儿今天看来,颇为搞笑。非常具有戏剧性。这一故事,甚至比他演戏的故事更为有趣、传神。
某次,苏万祥和剧团的部分演员去靖远永新乡演出,恰遇二茨沟叛乱发生。时,靖远公安武装进入村子抓捕叛乱者,苏万祥和演员们闻讯,也拿着演出用的刀、剑、叉子等,一起加入抓捕行列。据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记述,他们共抓获叛乱者四、五十人……他在这次行动中表现比较勇敢、抢眼,不怕死,遂立功。于此,组织批准他,火线入党……到了年,预备党员一年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与此同时,他被组织正式提拔、任命为靖远县秦剧团的副团长。
试想,秦腔演员拿着演出的道具去抓叛乱者,不是很搞笑吗?道具都是假的呀,叛乱者所持,却是真刀真枪,真家伙……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今日闻之,依然令人有点忍俊不住,要发笑啊!
三、文革中九死一生
年,全国政策,解散县一级剧团。靖远县秦剧团走过了7年历程,至此,正式解散。演员四散他方,分布于西北各地。农民者遣散回乡。演艺水平较高者,被吸收到定西地区秦剧团,白银市秦剧团,以及兰州、陕西、宁夏等地秦剧团。个别者,甚至远走新疆……
苏万祥当时成为留守团长,作为党员,留下来工作,看守剧团的财产。人们都有一个愿望,即,期冀剧团于不远的将来,恢复成立……这一等,就是16年啊,年11月,乘改革开放之风,靖远县秦剧团终于再度成立……
苏万祥等待剧团恢复遥遥无期,遂被安排到靖远文化局电影放映队工作。年,文革爆发,靖远的红兵团与红三师,两派武斗激烈……苏万祥被卷入其中,遭遇非人折磨。舞台成了轰斗场所。剧团的练功室、化妆室,成了审讯室。皮鞭、绳索、短棍等拷供刑具俱全。靖远文化界受批斗8人,其中5人被吊打、摧残致残。一人被迫跳河自杀……此人,名叫:张若明。山西人,原靖远新华书店经理。死时35岁。
苏万祥万幸,未在伤残死亡的6人之列,成为仅有的两个“完好无损”者之一。可是,期间真是历尽磨难,先后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无数次批斗、毒打,未被打死、致残;拆钟鼓楼时,高架倒塌,被大梁砸到,却未被砸死;舞台触电,被电击两丈远,未电死;最蹊跷的是,他睡觉的炕,里面何时被武斗者塞进三颗手榴弹,这一夜,他远离这块区域休息,半夜手榴弹被炕火引爆,身旁四五寸厚的石条,被炸成三节子,苏万祥却侥幸没被炸死……真是死里逃生,命大之人啊。
据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记述,当年文化界折磨、摧残他们,下手最黑的四个打手,其中两人,不久,即一命呜呼。另外两个,赶回乡下,不知所终……他的言外之意,乘运动风头下死手整人者,皆不得好死也……
苏万祥文革中被残酷整治,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同时怀有对不择手段整人者的深深恨意。这,完全在情理之中。观整人者下场,或死于非命,或凄惨无比,何必当初呢?临死悔之,晚矣。此,足为后来者戒。整人,绝无好下场。历史一再证明这一点。
笔者曾设想,苏万祥当年若是乘剧团解散机会,去往他乡唱戏,当不至于文革遭此大罪。如,展学昌等人加盟外地剧团唱戏,文革中竟安然无恙……靖远人丑陋,靖远人专整靖远人。靖远人中的小人太多……历史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四、海原县秦剧团团长生涯
年11月,靖远秦剧团恢复成立,苏万祥被授命搞重组工作。年12月,海原方面挖走苏万祥,让他去海原县当秦剧团的团长,并担负起剧团的组建工作。当时,虽说宁夏海原县郝家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曾经的户籍所在地,有多个兄弟亲人常年生活于此。海原人也将他当做家乡人看待。可是,苏万祥对故乡靖远更有感情,他心中并不愿意去海原工作。据他的儿子苏刚写的回忆文章,苏万祥离别靖远秦剧团时,围绕影剧院走了一夜,然后,回宿舍大哭一场……他显然是有苦衷的。海原县那边答应解决两个子女的就业指标,靖远县这边,却解决不了……
苏万祥在海原县秦剧团工作17年,于65岁才退休。算是超期服役。年,他动身前往海原县工作之际,还特意带上靖远著名秦腔大净演员王保平先生(~)一起去海原秦剧团唱戏……王保平,靖远县糜滩镇下滩村人,与苏万祥系同村老乡。王保平曾是后期靖远县秦剧团的台柱子演员。年,苏万祥在海原县秦剧团退休后,王保平又申请调回靖远县秦剧团……
苏万祥在海原县秦剧团团长任上,曾带领剧团成员常年奔走于靖远、海原、西吉、中宁、银川、固原各地巡回演出。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对于海原县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次,在中宁演出《抱火柱》,三变脸一戏,演得很成功。当地回汉群众评价说,旧社会,靖远有个秦腔大匠人丁振华,他演出的《抱火柱》,三变脸,精彩绝伦,至今难忘。时隔数十年,仿佛又看到了丁振华的影子……苏万祥说,你们说得没错,我的这出戏,就是丁振华先生亲手传给我的,你们当然能看到我老师丁振华的影子……
年,苏万祥退休后,积极贡献余热。他与子女一道又组建起了民间秦腔剧团:中卫市兴仁新兴秦腔剧团。在当地具有首创意义。据说,在整个中卫市是第一一家民间秦腔剧团。苏万祥当仁不让,又成为该剧团的台柱子演员。当地的庙会、节会、庆祝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等,他与剧团成员,都踊跃参加,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总之,苏万祥的一生,是与秦腔戏剧结缘的一生。他在演艺技巧方面,尚无奇崛的建树,相对平平。他的特点是,戏路宽广,熟悉剧团的运营模式,他对于城乡秦腔的普及,以及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贡献多多。这是不可否认的。故,他仍然不失为甘、宁一代秦腔大家。这个综合评价,应该是中肯的。
注:西北师大秦腔专家牟豪戎说,黄致中一生唯一的一段秦腔录音资料,系靖远县广播电台录制,制品为钢丝磁带。而苏万祥先生说,黄致中和靖丰剧团成员于年前后,曾在兰州演出时,由甘肃省广播电台特邀靖丰剧团和乐队入驻录音厅,特地录制了黄致中主演、苏万祥配演的《苏武牧羊》折子戏,向全省播放……究竟哪一说准确?这里存疑。
年6月10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苏万祥在银川。(图片来自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一书)
苏万祥族侄:苏宰章(右)、苏宰民。年6月4日拍摄于苏家滩老宅。
糜滩苏氏宗谱。
《苏氏宗谱》记载苏万祥的内容。
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所载有关信息。
苏万祥和海原县县长宋广禄,文化局书记潘永霖、局长李成科,以及海原县秦剧团成员、学员等合影。年退休之际拍摄于海原。(图片来自苏万祥《我的艺术生涯》一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771.html